二朝日,姚鵬舉陪著劉如英攜重禮回門。
用餐后,劉麥芒含笑將劉如英叫回了內院,那一幅模樣,必然是婦人之間要說些體己話了。
劉麥芒留下了湛兮招待姚鵬舉。
湛兮正好問姚鵬舉何時出發南下。
姚鵬舉回道“因婚期,已延遲了不少日子,不能再拖了,明日便動身。”
“明日啊”湛兮點了點頭。
對于普通的夫妻而言,多少是有點新婚燕爾難舍難分的,但劉如英和姚鵬舉可不是一般的夫妻,她們是靈魂的共行者。
姚鵬舉自選擇了一條苦難千萬重而無人能懂的道路,就注定她將為此奔赴一生。
而劉如英在一定程度上,堪稱和姚鵬舉是天生一對,因為她胸有溝壑,心有天下蒼生,對“男兒”的定義,自有一番獨特而通透的見解。
她自然是一切以姚鵬舉的抱負為先,她甚至是支持這種并不輕松的人生選擇的。
正因了解她們能攜手同行,也知曉姚鵬舉的為人,必然將一切安排都為劉如英解釋清楚,湛兮并沒有多問沒意義的問題。
他只關心一件事“可與楚王世子說好了你新婚燕爾仍愿奔赴江山萬里,可他孩子剛出世不久”
說不準,會戀家的吧湛兮默默地想著。
姚鵬舉卻輕笑了一聲“已經說好了,小國舅不必擔憂,世子正是恨不得立即出發之際。”
“哦此話怎講”
聽了姚鵬舉的解釋,湛兮才知道,原來是楚王夫婦回京了。
這段時間他忙著別的事情,沒有入宮。
他姐姐姐夫也沒有楚王夫婦的行蹤當做是什么很重要的事情,還要特意通知湛兮一聲。
楚王夫婦又習慣了十年如一日的低調
湛兮居然不是第一時間知曉他們回京了。
楚王世子李問真是個克父克母的命格,他能成功娶妻生子,冥冥之中少不了楚王夫婦常年奔波在外,十年如一日地真正字面意義上的“逢廟就燒香,見神就磕頭”為他祈福,與到一地即布善好施地為他積福。
因此,說他們這一家二口生疏與不親近是真的,但他們還真不是小話本中那種埋藏了不少怨恨與矛盾的。
這不,聽說世子妃生了,楚王夫婦那二老是急趕慢趕地想趕上孩子的百日宴
雖然最后也沒趕上就是了。
但現在這情況,湛兮倒是理解李問真的心態,沒必要非得冒一下玄學的風險。
反正他剛好要還小國舅的人情,答應了年后就要南下,妻子出了月子后天天往御醫院的紫微城外辦公處跑,他父母又那般喜愛孩子,一副眼巴巴要替他們夫婦二人帶娃的模樣
那干脆就盡早離開京都吧
等他忙完這一遭回來,估計父母的孩子癮也過去了,又該在外奔波了,孩子也會爬了這也挺不錯的
。
“既如此,云翼一切順利”
在湛兮和姚鵬舉商議事情的時候,劉如英和劉麥芒也沒閑著。
為了讓姑母安心,劉如英與劉麥芒解釋了許多。
“姑母不必憂心,夫君有要事要辦,明日便啟程南下。不日皇家書院開學,祖君領了不少教學任務”
“他老人家年紀大了,定然不能來回奔波,皇家書院也將祖君的食宿安排妥當,屆時他老人家恐怕也不常回府。”
“故而,府中唯有我一個主子,自然是樂得自在。”
劉如英笑盈盈地繼續道“而且,祖君和夫君都說了,讓我不必如其他嫁了人的婦人那般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姚氏雖是千年世家,卻從不食古不化。”
“所以閑暇之時,我若有意,大可回娘家小住幾日,若是府中祖君和夫君都外出辦事,我若覺孤單,回娘家常住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