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陪伴公主讀書的女史,不需要像尋常女官一樣,在宮里待到二十五歲才出宮,而是等公主議親后,便可以被放出宮了,如此一來,女史們出宮時的年歲也不大,不會誤了議親。
譬如賈元春,她入宮之時是十三歲,一來就被分到了七歲的大公主身邊做陪讀女史。
現在大公主九歲,元春也才十五歲,再過四年之后大公主議親,元春就可以出宮了,那時她也不過是十九歲。
對于尋常人家來說,十九歲議親似是有些晚了,但考慮到元春在宮中做過女史,這也不算是什么劣勢。
三來,就是從人際方面考慮了。
首先,宮里對皇子和公主的要求是不一樣的,而先生又不能肆意責打皇子,于是陪皇子讀書對于勛貴人家的公子來說,實在是個苦差事,一個鬧不好就得挨頓胖揍。
于是,皇子跟伴讀之間的關系就總有些微妙,尤其是當這皇子不大有出息的時候,關系就更尷尬了哦,你犯了事兒,讓我替你挨揍誰在家還不是個活鳳凰了
在宮中做女史,就沒這些顧慮了。
宮里對公主的教育以禮儀規矩為重,詩書不過是涉獵而已,課業輕松,挨揍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
而且,公主與女史的年齡相差不大,又是相伴多年,情誼也非同一般,再加上公主自小養在宮中,很少見到外人,這些女史就是公主人生早期幾乎唯一的朋友。
公主這邊且不提,對于勛貴人家來說,自家閨女在公主面前說得上話,也是件得臉的事兒。
這些加起來,皇上不信元春放著女史不做,一門心思地想要在宮里鉆營。
可是惜春偏偏讓他賞賜元春一個女史,除了官位還能賞賜些什么金銀珠寶
正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以賈家的門第,未見得缺這些東西吧
倒是皇后心思微動,笑著轉向皇上,眼睛卻瞥著惜春的反應
“賈家那姑娘,今年是十五歲了吧若是身在宮外,這會兒已經要開始議親了。”
皇上恍然,莫非惜春是想讓他給賈元春做媒
這也不算個什么大事兒,元春本就是國公府出身,雖然是嫡次子的女兒,畢竟也占個嫡字,要議親也不難。
但轉念一想,惜春既然提出要賞賜元春,而非給元春做媒,那應該是還有點別的深意。
只是做媒,怕是還不夠。
皇上這般想著,眼珠微轉
“這也有理,況且今日之事也是她受了委屈,朕是該賞點什么索性賞她個亭主之位,允她出宮議婚,如何”
惜春愣了一下,越發堅定了心里的判斷。
原著中皇上冊封元春,果然不是出于真心,而是另有目的。
不過現在皇上既然愿意放元春出宮,這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反正事情都已經這也了,再差還能差到哪里去。
轉念想一想亭主是五品,那就跟賈政平級了,有點低。
她之前在賈母面前還提到過,賈家將有一場富貴,這五品亭主食邑不過百戶,好像也未見得多富貴。
惜春在心里琢磨著,她得跟皇上再商量商量。
便輕咳一聲,伸出兩根小指頭晃了晃。
皇上不明所以,還等著惜春開口,太后倒是悟了
“皇帝小氣得很,惜春丫頭可是救了你的皇兒,皇帝就拿個五品亭主糊弄人,傳出去你的面子往哪擱”
其實五品也不算很低,畢竟賈政辛苦一生,到如今也就混個五品工部員外郎。
但太后總得給皇上留點臉面,不是皇族求著惜春要寶貝,是惜春立的功勞太大,五品亭主不夠賞的。
至于惜春事后會不會因為感念皇恩浩蕩,多給他們進貢幾個驗毒的金鈴鐺,那就是不相干的事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