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林家,全由林二少一個人拿主意,林二少不去說,也沒人會說。
但一家子搬走的事兒還是在兩三天之內就傳遍了整個家屬樓,尤其是那十幾戶人家暖房回來后,把小院大夸特夸。
“獨門獨院,里面整整十二間房,那院子大的能在里面搭六個乒乓球臺,老姜這回可算是熬出頭了,不知道離了的那個會不會后悔。”
別看許鳳蘭搬過來住沒幾年,但沒有她不知道的事兒。
“人家后悔什么,又不是老姜自己掙的,還不是孩子爭氣,孝順了爹還能落下娘嗎”許鳳蘭想著在村里的小院,也有些嫌棄兒子分到那樓房了,忒小忒憋屈,馬上打聽道,“院兒里有自來水嗎,有能沖水的廁所嗎”
“那哪能沒有呢,人家廁所都分兩間,男廁女廁都有”
沒等人夸完,許鳳蘭就扭頭一路小跑回家。
“兒啊,你給娘也買套小院吧,就咱們老家那種小院,你娘沒有享福的命,就喜歡住平房。”
許鳳蘭的兒子,服裝廠的車間主任小心翼翼問道“您要回老家”
“不,那哪能回去呢,我還得幫你看孩子,還在京市,對面老姜家不就買了小院嗎,咱也買。”
“娘,您兒子我的存款也就只夠在老家給您蓋套小院,京市的小院不叫小院,叫四合院,貴著呢,您要真想住,從大雜院里買一間的錢兒子能擠出來,再多我就沒轍了。”
這么貴
許鳳蘭嘴里嚷嚷道“老姜家那丫頭看來是真掙錢了。”
誰說不是呢。
鄰居們越是恭喜她,林母心里就是越不是滋味。
小兒子是住上獨門獨戶的四合院了,不像她們以前住的大雜院,三十多戶人家住一套房,又小又急用個水都要排隊。
可搬家這么大的事兒,小兒子都沒告訴她們一聲,暖房叫親家以前的工友也不叫她們,更關鍵的是這房子是小兒媳掙的,女強男弱是什么情況,看老大兩口子就知道。
顧青心里頭就更不是滋味了,妯娌和小叔子提前走在了她預想當中的發財道路上。
上輩子,她想過的就是妯娌的日子,重活一世,她活得比以前好了,可妯娌過得更好了。
不同于顧青,林向南卻是松了口氣,在錢沒還上之前,住遠點才好呢,免得見面心虛尷尬。
年后這三個月他偷偷攢了點錢,但是不敢多拿,每天也就是拿個一兩毛,趕上生意好的時候就三四毛,現在攢了三十多塊了,年底的時候肯定能湊個整數給小弟送過去。
這樣的話,老婆那邊一年還一百,他這邊再一年還一半,兩年就能把錢還清了。
林父只恨兩個兒子不爭氣,大的被媳婦拿捏,小的被媳婦養著,他還不如姜老頭這個絕戶呢。
本來家屬樓這邊因為姜露開店、林家賣工作的事情,出來擺地攤的人就多,老姜家買四合院的事情傳開后,擺攤的人就更多了,以前還只是回城沒有工作的年輕人出來擺攤做生意,現在退了休的、把工作讓給兒女的許多老同志也出山了。
這股擺攤做生意的風氣甚至漸漸蔓延到了整個街道,當然這是后話,眼下搬到四合院住的幾個人也并非事事順心。
首當其沖就是林二少和姜露,孽是林二少造下的,他就不該給劉老爺子定什么小目標,讓這位伯伯跟打了雞血一樣,又要招新人,又讓他和老婆過去培訓,老婆培訓技術,他培訓銷售技能。
被拔苗助長的還有姜父,劉老爺子一半的精力放在管員工和店面上,剩下那一半的精力,四分之一用來督促小林和小姜,四分之一用來幫老下屬盡快獨當一面。
別看兩個人差了不到十歲,但劉老爺子做了多年的廠長,而且還是工人總數超一千五的大廠,用當廠長的經驗來管理一家店是大材小用,但姜父這些年一直守在庫房,沒有任何管理經驗,需要學的還多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