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年年高一開學時,劉老爺子帶著小兩口去滬市開拓新市場,留下姜父和強子兩個人守家。
姜父前年安裝了義肢,已經可以不靠拐杖走路了,這兩年也染了發,把稍稍有些花白的頭發染黑,再加上女兒給買的衣服也更時髦,姜父看上去是越活越年輕了,以前的鄰居還上門幫忙說過媒。
姜父是沒有再找的心思,有媒人上門說媒,他也總是讓媒人們替未婚的強子先操操心,不過這招往后就不好使了。
強子去年年底回家探親,被張老爺子拉著去相親,結果沒想到真看對眼了,初八就在老家辦了酒席,回京的時候是帶著老婆和父母一起回的。
林二少這幾年除了自己買房,偶爾的時候也勸過周圍的人買房,有聽的,也有不聽的。
強子是前者,還完助聽器的錢之后,工資一半寄回老家,另一半基本上都攢下來了,去年在大雜院里買了兩間門平房,今年月份又買了一間門,一家四口算是在京市扎下了。
老連長一走,擔子大都放在了姜父身上,好在經過年的磨練,姜父已經可以獨當一面了,只是節儉的性格一直沒改,出去巡店時候舍不得打出租車,而是基本上都會選擇坐公交車。
私家車姜家是沒有的,女兒喜歡買衣服、買往臉上抹的瓶瓶罐罐,女婿喜歡買房,孫女喜歡買書、買古代兵器,但都不喜歡買私家車。
用女婿的話來說,現在買私家車太虧了。
姜父也舍不得花好幾萬買輛小汽車,他連打車都舍不得,能坐公交車就絕不打車,不像孩子們,這幾年已經習慣了打出租車,這方面他和老連長是一致的。
當然,老連長不打出租車,也基本上不坐公交車,買了輛輪摩托車,騎車出行。
輪摩托車的速度可比人力輪快多了,以前老連長在京市的時候,他還能蹭老連長的車坐,老連長去了滬市之后,這車也只能讓小劉騎了,不敢叫強子騎這么快的車,太不安全了。
除了年前去濱海,這次去滬市,還是林二少和姜露頭一次出遠門,也是他們穿書后第一次坐飛機。
不得不說,服務體驗還是很不錯的,居然有免費的茅臺酒可以喝。
而八四年的滬市,浦東還沒發展起來,滬市甚至流傳著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門房這樣的話。
麗人美容院在滬市的第一間門店面也選在了浦西,不過來都來了,在還沒有禁止外地人買房的時候,不到浦東撿個漏,實在說不過去。
林二少到滬市的第二天就直奔浦東,買了間門平房還送了一間門窩棚。
浦東的房子眼下是便宜到家了,但浦西的房價跟后世那會兒比起來現在也是白菜價,買到就是賺到,不買那才是虧了呢。
林二少第天又跑到浦西去找房產中介。
姜露也開啟了買買買的模式,衣服、墨鏡、帽子、鞋子、首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