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沉吟一番,很快便明白了其中原委,做出了結論。
這個時空的趙云,武力高達99,肯定是三國演義里的趙云形象。但是在三國演義之中,關于趙云年齡的描述其實是前后矛盾的。
趙云于界橋之戰時出場,一出場,就和袁紹麾下大將文丑鏖戰了六十回合不分勝負。當時書中說他乃是少年,而少年一般指十二歲至十八歲這一時期。
而界橋之戰發生在192年前后,也就是說,當時的趙云是不超過18歲的,反推的話趙云最早也是公元174年生人。
而到諸葛亮平定南中時,書中又說趙云和魏延年紀相仿,約摸中年。
諸葛亮定南中時乃是公元225年,按照趙云最大年紀是174年生人來算,225年時趙云大概五十歲多一點,用中年稱呼倒也合適。
只是到了諸葛亮北伐的時候,前后矛盾的地方就出現了,書中趙云力戰韓家五將時又說趙云壽已七十,還編了一首詩,說什么年登七十建奇功。
可是定南中和北伐前后相差不過兩年光景,趙云倒好,年紀直接從中年到了古稀之齡,一年頂人家十年。
劉禪猜測,這可能是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的失誤。
他想要在趙云出場的時候,把他刻畫成一個英勇少年,而后面關于趙云年紀的時間線也一直是按照出場時少年來寫的。
可羅貫中寫到諸葛亮北伐的時候,突然發現情況不對勁了。
因為按照歷史記載趙云這個時候該死了,并且歷史上記載趙云是活了七十來歲的。
完了,為了寫爽文,這年紀對不上了。
羅貫中在這個時候就為難了,趙云不死吧,跟歷史對不上了。死了吧,這中年喪命唯恐不美。
所以羅貫中筆鋒一轉,在北伐的時候把他的年齡改寫成七十歲,七十高壽病死,也算是給他鐘愛的武將一個完美的結局了。
也因此,趙云的年紀出現了這么一個**ug。南中與北伐這兩年的時間差,在別人身上是過去了兩年,而在趙云身上卻是過了二十年。
而眼下的趙云,是偏向于演義之中的形象,也就是說趙云的年紀,是按照界橋之戰出場時是少年來算的。
至于為何公元229年病死,羅貫中對不上的地方。如今的時空也給了解釋,那就是趙云多年征戰,身負暗疾,以至五十歲時暗疾爆發,英年早逝。
至于什么常勝將軍傳言從不受傷那完全就是假話了,趙云一直是負責劉備的安全,劉備兵敗趙云便負責斷后,誰也沒有他受的傷多。
想通了矛盾之處,劉禪心中頓時大喜,盤算道:“趙云是176年生人的話,現在是209年,也就是說趙云如今不過才33歲,若是按照歷史229年病死的話,那趙云也就才活了53歲。
但如今有了華佗,張仲景,替趙云解決身體的暗疾,那趙云說不定真的可以活到70歲。也就是說趙云可以活躍到公元250年左右,那這個三國就會更加精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