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附近的一個村莊之中。
“村口的墻上貼告示了!”
“又貼告示了,快去看啊!”
“你給我讀讀這上面寫的是什么?”
“肅靜!”兩個官差將告示貼好,村口已經聚集了不少的百姓。
一個百姓對著官差問道:“官爺,這上面寫的是什么?”
去年劉禪得到關中之時候,就頒布了不少的政令,每個村口都用水泥建了一堵墻,用來張貼告示,因此張貼告示這種事情屢見不鮮,百姓也不怕官差,故而相問。
官差看向身邊的村長問道:“村長,人都到齊了嗎?”
老村長看了看說道:“人都到齊了,家家戶戶都來了。”
“嗯,那就好!”官差點了點頭,對著周圍的百姓說道:“你們不識字,都給我聽清楚了,這告示上的內容,對你們很重要!”
“你們也知道,關中這些年久經戰火,百姓十不存一,上次朝廷統計戶籍,發現只有不到三十萬人,如今陛下遷都長安,立志要發展關中,這不僅與朝廷有關,你們也義不容辭。”官差說著,指著一個告示說道:
“這一個告示,是關于農耕的,以后關中各地,以村子為單位,到了收獲的季節,將會以畝核算產量,誰家的產量最高,就可以減免賦稅。所以為了減免賦稅,你們可要更加勤奮的勞作。”
“乖乖,減免賦稅,這太好了!”
“哈哈,咱們村子屬我家的田地最多,看來一定是我家能減稅了。”
“是啊,吳老二家的地最多,肯定產量也最多,誰能爭得過他啊!”
一眾百姓議論紛紛起來。
官差聽了這話,眉頭一皺,這些百姓的學識太低了,竟然根本聽不懂他說的意思。
官差更加詳細的解釋起來:“你們弄錯了,我都說了,是以畝產核算,就算田地在多,收獲的糧食要分攤到畝才行。
也就是說哪怕你只有一畝地,只要你這一畝地糧食的產量是全村最高的,也都可以免稅。”
一個腦筋靈活的百姓反應了過來:“我懂了,我家有二十畝地,這么說所有的糧食收獲要除以二十畝地,得出的單畝產量是全村最高的才能免稅是吧?”
“不錯,就是這個道理!”官差點了點頭道:“陛下為你們著想,發布了這條政令,只要你們肯勤奮勞作,不管有多少田地,都有機會獲得免稅的機會。”
“太好了!”
“還是陛下圣明啊!”
“這個免稅咱們大家都有機會爭一爭啊!”
“是啊!這才叫公平呢!每家每戶都有機會!”
一眾百姓皆歡呼起來。
官差拍了拍手掌說道:“別急,我還沒有說完呢,陛下給你們免稅的機會,是為了讓你們勤奮勞作,所以有獎勵,也有處罰,如果有人家中有田地荒廢的,就要征收五倍的賦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