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捷對,好得很。”
他將楊修的問答集選給擱置在了一邊,拿起了喬琰的一份。
他本以為兩人相差不過一歲,也都有神童之名,想來應當差別也不至過大才對,可當他拿起喬琰遞交進來的絹帛書后,便神情一怔。
這不是楊修那種取巧方式的寫法,而是正兒八經的策論。
他越讀到后頭越覺心驚,下意識便已拍案而起,見其余人朝著他看過來,他忙說道“元長、公節、孔璋請速與我一觀此書。”
楊修覺得自己已經數了第八輪時間門了,那鼎中觀大門還是緊閉著,就仿佛他們投入了兩封書帛后,就有若石沉大海一般,根本沒有得到觀中之人的回應。
他甚至覺得周遭之人看向他的目光也帶上了戲謔之意。
偏偏喬琰還老神在在地立在那里,讓他想要甩袖離去的想法又給收了回去。
也正是在他的耐心將要告罄之時,這鼎中觀的大門忽然開了一條縫隙,而后被門后一個中年文士給打開了。
此人踱步而出,手中并未持有任何東西,只是在行出數步到了他們面前后,朝著楊修拱手作了個禮。
他開口說道“恭喜楊小郎君,子將先生給小郎君的評價是捷對之才,膽魄可嘉。”
楊修心頭一跳。
這雖然只能算是一條中肯的評價,可這條評價對現年還不滿十歲的他來說已算是意外之喜了
話中的意思不難理解,說的是他楊修是個才思敏捷之輩,但也只能算是敏捷應對罷了,現在因為他年紀小,所以給了他一個膽魄可嘉的評價。
但這句評價的意義絕并不只是如此。
這里面還存在一個潛規則。
九歲的楊修敢以這種方式先從許劭這里得到一條評價,那么等到他成年之后便可以再行去找許劭更換掉這個幼年的評價,而不必如其他人一般,為求得一條點評而苦等多時。
這就算是已經有了個和許劭搭話的由頭了
比起他祖父直接被許劭給拒絕了拉攏的情況,怎么看還是他更勝一籌嘛。
他臉上露出了個有些孩子氣的笑容,可還不等他轉向喬琰顯擺,就已經看到了那中年文士轉向了喬琰。
因他表露出的笑意更顯溫和真切,楊修陡然生出了幾分不妙的預感。
果然下一刻他便見這中年文士朝著喬琰拱手作禮說道“恭喜喬侯,子將先生給喬侯的評價是”
“丹墀對策士,雛鳳有清聲。”,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