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不妨先暫壓州牧制不當即實行,于一二月內讓人體察州牧人選的家中情形,若長子得寵則扣長子,若幼子受寵則扣幼子。”
其實喬琰還想說,這種時候更應該再設置一個并不在明面上的監管人員。
不過既然都不放在明面上了,她在此時提出來就很不妥。
還不如在此時提出一個既有一定可行性,又偏偏極為孩子氣的建議好了。
說這建議孩子氣是因為,又不是人人都跟袁紹一般,會因為愛重的小兒子病重而耽擱行軍布陣之事,這所謂的拳拳愛子之心做出制衡,在劉宏看來多少有些玩鬧。
不過喬琰這建議未嘗不可以稍稍引申一用
第一就是延遲宣布消息。
正好讓這些有州牧競爭能力的再向他表一番決心。總歸黃巾一平,他也有了喘息機會。
第二就是人質的問題。
這種象征性的扣押還是要做的,但是是以留任京官的方式來實行。
如此一看,喬琰這建議也不算孩童之言。
劉宏看向她的目光不覺更溫和了些許。
想到喬玄病重,喬琰卻因為不能推脫楊修的挑釁而往那鼎中觀一行,又隨后入宮中問答,也實在是有些為難這孩子,還是該當給些獎勵的。
但她上已無可封,更不適合如他給馬倫封了個太史令的情況一般,封出個官職來,那么也就只能賞了
可劉宏摳門慣了,也一向不喜歡從自己的手里將東西拿出來。
他心中一轉,來了主意。
喬琰走出這嘉德殿的時候都不免有點恍惚。
劉宏給的賞賜著實說它是賞賜可真對不起記載在史書里的那些個賞金百斤
他給出的賞賜有兩條。
一條用比較通俗易懂的說法就是,我看你祖父的情況大概率是不太行了,那么因為你表現優秀,我給你祖父加一層死后的哀榮,在他死后的碑銘上還是寫太尉喬玄,而不是他目前所居的這個閑散職位。
此外就是,他會請兩個人來給喬玄寫碑文。
一位就是喬玄的鄰居,那擅長八分書的梁鵠。
一位就是先前被他丟出京城,又自己跑遠避禍的蔡邕。
算起來蔡邕剛開始做官的時候,還是被喬玄給舉薦上來的,先做了當時在司徒位置上的喬玄的掾屬,而后才被召拜為郎中。
這種提攜之恩著實不小,正好蔡邕文采辭賦出色,很適合干這件事。
而另一條獎賞,則跟列侯封地對中央的交納“獻費”有關。
劉宏給她的優待是在五年之內,她在樂平縣以縣立國,并不需要向朝廷交納獻費。
這算起來倒是一件好事,但是首先首先她得拿得到稅賦。
喬琰努力安慰自己,以漢初的一人一年六十三錢的獻費標準,其實這個獻費也可以說是一筆大數目了。
而且五年
五年之內封地內的東西都歸她所有,五年之后,劉宏病故,朝綱混亂之中,又有誰能想起她那個樂平來
總的來說也不算虧
再者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