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
雖然說已經在清剿黃巾之時見過曹操、孫堅和劉備,在前來此地之前,喬琰也知道樂平與常山之間也不過是一道太行山脈的阻隔而已,卻也不曾想到,會在抵達樂平的第一日便見到趙云。
喬琰甚至想點開自己的人物面板看看,她的氣運數值是不是在她不知道的時候出現了什么變化,不然為何她上一刻還在想,以典韋的水準更適合當做一個近衛而不是縣尉,就有個趙云送上了門來。
蜀漢楊文然評價,征南將軍趙云厚重,征西將軍陳到忠克,這“厚重”二字實在是對趙云全方位發展本事的評價。
無論是長坂坡之戰、入川之戰的四方征伐,還是任職桂陽太守、督軍江州的留守治理,亦或者是直言勸諫還田于民的長遠政見,趙云無疑都有大局度量大將之風。
雖然如今出現在喬琰面前的趙云還遠當不起那個“厚重”二字,在他尚未及冠、年輕異常的面容上,多少還帶有幾分跳脫的銳氣,但顯然這種銳氣更傾向于少年意氣,而非是那種魯莽意味。
不過,喬琰想將人拉攏到自己的手下,來擔任這個縣尉的職責是一回事,對方愿不愿意投效那是另外一回事。
喬琰心中思量不過一瞬,從趙云的角度看來,這年少的縣侯也只是上下打量了一眼他這不請自來的陌生人后便問道“不知足下所為何來”
趙云道“為太行山中匪寇而來。”
在聽到趙云的回答后,喬琰心中所想正是“果然如此”四字。
他果然不是慕名來投的。
這世上沒有這樣多的好事。
但這也實在不奇怪,趙云上有兄長,若非因常山郡的推舉,加之常山父老在權衡公孫瓚和袁紹后,覺得公孫瓚更有行仁政之象,他大約也不會在初平二年前去投奔,而后又因兄長過世而回鄉守孝。
此時的趙云更不可能像是徐福一般,因見她在黃巾之中的行事有世所罕見之態,故而生發出愿為牽馬墜蹬的想法。
為除賊而來,也顯然更合乎喬琰對趙云的固有認知。
這少年給出了個足夠直截了當的回復后又道“常山郡人褚燕于黃巾起義后領數千人聚眾作亂,為避王師鋒芒遁入太行山中輾轉作戰,時而出山掠奪城鎮,云不忍見鄉里受難,聞聽君侯將入主樂平,而太行山匪也或有襲擾樂平之可能,故而前來一試。”
聞聽她入主樂平故而前來,可不是個尋常的表達。
喬琰心中揣摩后問道“不知太行山中匪寇有多少人”
趙云顯然不是毫無準備來此的,他未曾猶豫便回答道“張角授首后,褚燕部從中多有返鄉之人,余黨三千上下,常山郡內小股賊寇,一者名為孫輕,一者名為王當,各率五百人投效褚燕,另有賊首名為張牛角,興兵于中山博野蠡吾一帶,約有五千人,正過常山郡,將至真定。”
褚燕本身的勢力合并張牛角部從共計九千人
這和喬琰此前得到的消息相差不大。
“那么既如你所說,這太行山中賊匪約有萬人之數,義士何故前來尋我我初至樂平,手下并無多少兵卒錢糧,更不比那褚燕對太行山中情況熟悉,何以覺得我能有這個平定亂賊的本事”
聽喬琰這么問,趙云端詳了一番她的臉色。
在這張年輕得過分的臉上,并不像是她身邊一身著輕鎧的將軍一樣,一聽到褚燕和張牛角的部從有如此多人便生出的緊張之態,也并不帶有任何被人貿然找上門來的不悅。
若要趙云以自己的直覺來看,她好像當真只是在問一個尋常的問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