擱在現代能合理補充肥料恢復土地肥力的條件下,這薯蕷輪作都需要間隔兩到三年,更何況是在諸多條件匱乏的古代。
能在五到十年之內,將肥力恢復到能供給薯蕷生長的程度,都算是不錯的了。
但總歸喬琰要的是快速累積出一批兼顧了食用和醫用的物資,而種植過薯蕷的田地也可以在隨后填種大豆恢復氮元素,又或者是干脆休養生息兩年。
如此說來,薯蕷的高畝產足以填補掉這種弊病的影響了。
何況,在動輒發生不可預知之事的漢末,只有握在自己手里的東西才是最為實際的。
當然話是這么說沒錯,本著頭一年還是有些嘗試糾錯的情況在,喬琰決定將合適于薯蕷種植的山地分成兩份,分作兩年種植。
這也是戲志才自從開始給喬琰出謀劃策后,第一次看到喬琰親手做出的那個地形模型。
他也終于明白了為何楊修彼時會是那樣的表現。
但他看到此物的時候,卻不是因為要利用這模型來打什么仗,而是因為種地的緣故,不知道為什么總讓他覺得哪里不太對勁。
只是到底是被這高精度復刻的地形模型吸引過去了注意力,讓他忽略掉了這種奇怪的感覺。
“這是今年秋冬季節要進行翻土的區域。”喬琰指了指被她插上了標記旗幟的區域,說道,“剩下的部分用于第二年的種植。”
這也是她打算讓那些個黑山賊做的第一件事。
薯蕷的種植需要在前一年的冬季深耕細翻,這就需要這些壯勞力先行將被喬琰圈出來的一片區域拾掇出來,并提前劃分好溝渠的位置。
當然,這只是地,用于種植的薯蕷種莖還需得尋找。
好在這太行山中本就是適合于薯蕷生長的環境,尤其是在沁水與黃河得以覆蓋到的區域,更是那鐵棍山藥的原產地。
如今還在八月,在十月結束前收集到足夠這一批種植的塊莖,并不是做不到的事情。
在搜尋的同時,那些個黑山賊還得搭建好她要用來儲藏薯蕷塊莖過冬的“倉庫”,籌備好足夠的細沙,還得準備起支撐起來年薯蕷藤蔓的支架材料。
此外,他們也得在入冬之前完成喬玄的祠廟,好讓鮑鴻校尉回返洛陽。
這么一算,那些黑山賊的人數也不過是將夠而已。
不過,總是叫他們黑山賊也不太對,畢竟這些人現如今都是被她以吃飽飯為名釣著的魚兒,或許叫做黑山勞改隊更合適一點。
他們被這樂平縣中的軍隊和縣民給擒獲后不久,原本還留在那太行山中的黑山賊余黨也被騙下了山。
當然說騙或許是不那么恰當的,畢竟喬琰給出的承諾是他們完成對應的勞工活,就給夠吃的飯,也并未有過違背。
只是他們這些從太行山上下來的人不得不按照喬琰的指派被分成了若干個隊伍,彼此之間沒有直接接觸的機會。
如此一來,雖然他們的人數加在一處可以說極為可觀,卻也著實沒有奪糧而后集體叛逃的機會。
張牛角有點郁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