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臨高處后她更可以確定,的確不是她的判斷出了什么問題,而是在這兩層梁間門,卡著個特殊的方形木盒。
在將書架挪了回去后她翻開了這木盒,便見其中放有一個更精致些的檀木小盒,盒中之物
正是傳國玉璽
她小心地將其取了出來。
這塊由和田玉打造的傳國玉璽,若是在魏晉南北朝的離亂之后,或許就看不到真正的原版了。
只因在各種描述中的材質文字有別,又多有君主為顯其正統,以至于在同一時間門內能同時出現三塊玉璽
好在如今這塊卻不必懷疑,正是昔年秦亡之時由子嬰手捧、獻于劉邦的那一塊,隨著大漢歷代帝王更迭,一直傳到了如今。
這塊四寸見方的和田玉璽之下,也正是那“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字。
她本想著玉璽到手,是否要在交易之前,先尋上幾份圣旨的庫存,提前敲上幾個印章,以備不時之需,但想想太容易暴露這玉璽便在她手中的事實,遂決定放棄這個打算。
反正她要做的事,有沒有其他的圣旨作為助力都無妨。
便只轉而對系統問道“我可以多送幾個書架作為附帶的贈品嗎”
“此地若是日后有人來過,看到的也只會是書架被盡數搬走后的空曠樣子,更不會懷疑此地曾經有東西藏匿。反正對面是種田系統,用書架放作物種子當貨架也行,就當我白送的。”喬琰理直氣壯地說道。
哪怕有人最終留意到了那兩層橫梁之間門的木盒所在地,也總不會想到,取走此物的會是個只拿著一柄隨身配劍進入此地的她,誰讓這世上也沒有輕功這種東西。
再說了,交易個玉璽,不但配送兩層外殼還配送一組漢代的書架,這世上簡直沒有比她更為貼心的交易對象了。
也
也沒人比她更懂得如何洗清自己的嫌疑。
除了不會再進入這洛陽南宮第二次之外,她還需要一個人證證明,在她這一次離開的時候,隨身絕無可能藏匿有玉璽這東西。
而巧的是,這樣的人證在此地有兩位。
喬琰走出阿閣之時,手中的傳國玉璽已經作為交易籌碼傳送了出去,她先前降低了十五點的氣運也因為玉璽的送出,重新回到了原本的狀態,而她本人則繼續循著這極難發現的痕跡,一路追蹤到了含章殿外。
她并未找錯地方。
在她推開殿門之際,她隱約聽到了殿中有一瞬發出的響動。
這可不像是什么老鼠被人所驚動而發出的動靜。
在她踱步而入后,便毫不猶豫地朝著這殿內的唯一看起來還能藏人的衣柜走去。
而越是靠近,她便越是能聞到空氣中一股隱約的血腥氣息。
她抬起了手中的佩劍,以劍尖挑開了衣柜門,便對上了一雙驚恐的眼睛。
不等對方發出驚嚇到極致而意圖呼喊出的聲音,喬琰已朝著他行了一禮,“弘農王,董賊已被驅趕離開京城,您已經安全了。”
藏在這含章殿衣柜內的正是弘農王劉辯,以及
一個早已經因為箭傷而陷入昏厥的袁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