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版雕畫有書籍大小的另版,作為元昭元年軒轅閣內功臣圖印制。”
“也望諸位勿要因此松懈,當與朕攜手建我大雍”
在話音落定的那一刻,她將手中的酒一飲而盡,以示這份君臣共勉。
漢靈帝給出的關內侯還令人感到金錢交易的降格,喬琰所給出的二十八人封侯之舉卻是實打實的功勛與名分并具
而銅版比紙長久,當那二十八張版畫往后入住那軒轅閣后,將以更加難以被破壞的方式保存下來,顯示陛下對他們的銘記。
她甚至對此還不滿足,要以印刷的方式讓更多人記住這些有功之臣的名字。
當這一句句話在這等場合之下說出的時候,誰能不為之動容呢
這便是他們這位大雍天子的氣度
在這份開場的驚喜面前,隨后對冀青二州平亂中諸將給出的戰功,都讓人感到有些索然無味了。
在場眾人甚至不知那一個個上臺領取封賞的過程是如何過去的,天色好像就已經忽然昏暗了下來,進入了日暮之后的夜色。
也便是在此時,隨著喬琰的身影踏足高臺而下,消失在了他們的視線之中,一束束凌空而綻的煙花頓時取代了暗沉的天幕。
那實是遠比喬琰登基之時還要更大片的煙花,在一瞬間鋪滿了所有人的視野。
流光星火,映亮長夜,仿佛正代表著大雍的橫空出世,勢必要成為這破除漢末昏昏景象。
但又或許,這就是個慶典之中顯示熱鬧氣氛的助興之物。
總之,這是曾經為長安民眾看到過的景象,也是對在場的絕大多數人來說從未能夠有緣得見的東西,代表著這場論功行賞走到了尾聲。
而在這片絢爛的煙火之下,不知有多少雙眼睛依然望著高臺之上的那片浮雕板。
那是遠比稍縱即逝的煙火更為長久的東西。
更將成為天下民眾都為之銘記,甚至貫徹整個大雍王朝的存在。
當這份功勛紀念并不只是將戰將文臣記錄于其上,甚至有醫者百工之時,所點燃起的便是一片更為廣闊的熱情。
即便他們此時還可能籍籍無名,但誰又能保證,他們不會在某一日將名字和事跡都刻畫在其上,成為旁人艷羨的目標呢
“阿蒙,走了。張府君已往前去了。”
站在人群之中的呂蒙聽到了姐夫的這句話,這才艱難地將自己的目光從臺上轉開。
他和姐夫鄧當都是跟隨揚州刺史張昭來到此地的,作為護衛張昭這一路抵達洛陽的護衛,但此刻,眼見今日這出論功封賞的景象,他的心中實難避免地生出了一番豪情壯志
在挪開腳步朝著張昭離去的方向追去之時,鄧當忽見呂蒙伸手朝著臺上指去,用斬釘截鐵的語氣說道“終有一日,我也會將姓名留于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