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將船上貨物盡數小心卸下后,這些東西又依托著東海麋氏的商隊車駕朝著長安送去。
同在車駕之中的還有甘寧呂蒙等人。
對于自己不能騎馬只能坐車這件事情,甘寧屬實是怨念深重。
“只是一年半多的時間沒有騎馬,不能覺得我就不會騎馬了對吧”
“一年沒殺豬的屠夫難道會把刀揮向自己嗎”
與之隨行的醫官只能耐心解釋,那是怕他剛剛回返中原還有些水土不服,萬一在面見陛下之前出了什么岔子,到時候他們誰都交代不起。
甘寧倒是沒對這個安排做出什么駁斥的舉動,就像他在回程的激動之中也還記得沒直接將船開進船塢之中,只忍不住嘀咕道“我在外頭才是水土不服,中原美食博大精深,我只恨自己沒多長兩張嘴,能一口氣把這一年半里漏吃的東西給全部補回來。”
還是他們自家好啊
哪怕沿途經行的各地,并不像是那帝都長安一般是一派盛世氣象,對于此刻從車窗中探出頭去看的甘寧看來,也都各有一番親切之態。
距離陛下登基已經有接近五年的時間了。
就算是
途徑的兗州在元昭元年還有受到過戰禍的影響,在此時也已經徹底無法從中看出任何一點端倪。
新年翻篇之際的福運來臨之聲,更是充斥著州郡之中的千家萬戶,讓人很難再去想到,距離今時的十六年前,這里還曾經是黃巾之亂的重災區之一。
讓甘寧差點沒從車中跳起來的,是在他們這些人途徑洛陽之時,雖未進入那座古都,卻在即將穿過函谷關之際,眼見關上本當是刻有函谷關三字的地方,居然拉著一條橫幅,上面寫著的正是歡迎他們這些遠航而歸之人的話語。
早先一步收到的消息,更是讓長安這頭的眾人來得及在這列車隊穿過潼關的那一刻,提前等候在關前,對著這些做出了一番創舉的遠航開拓之人,發出了一陣熱烈至極的歡迎。
所有在遠航之時曾經感覺到的惶惑不安,身處于異國他鄉的迷茫,都在這一刻徹底煙消云散。
當甘寧翻身下車,見他們那位陛下已騎著朱檀等候在人群盡頭之時。
他行到近處,正聽到喬琰下馬,朝著他走來說出的一句“歡迎回家。”
這句話遠比說他此行辛苦,還有一種難以言喻的意味。
但大概甘寧不會知道,這趟遠航的成功,和他盤算起的從那處海外大陸繼續往東航行計劃,對于喬琰來說也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隨著她手中所掌握的權柄日益攀升,她能對外給出的交易籌碼也漸漸變大,但她并沒有選擇去跟種田系統直接交換種子,而是憑借著這一趟海航,讓這些物種的傳播一步步走上正軌,是對這片土地的尊重。
現在當這些被甘寧帶回來的土豆、橡膠、紅薯、木薯、玉米、花生等物一件件被擺放在她面前的時候,那種恍然隔世的感慨也已浮現在了她的心中。
“陛下”
見喬琰似乎有幾分失神,甘寧遲疑著開口,不知是否該當將他先前說的各物種介紹再重新說一遍。
想想以陛下的記憶力應當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他又將這個想法給按了回去。
好在喬琰很快收回了思緒,朝著他說道“今日天色已晚,明日在朝會之時正式對二位將軍以及遠航歸來的其余士卒做出嘉獎,也正式將這些東西挪交于工部和戶部處置。”
甘寧此時的思緒都已經飄到那明日的嘉獎之上了,根本沒反應過來喬琰忽然提到的這個和工部對照的戶部是不是在稱呼上有什么問題。
只是在令人將這些擺放在前的東西撤下去的時候,他又聽喬琰說道“將那個紅果留下吧,我交由太醫令再行斟酌一二。”
甘寧不疑有他,也便自然不知道,當喬琰帶著此物回返皇宮的時候,根本沒有將其交給太醫處置,而是下達了一道指令。
“上鍋子,切羊肉送來。”
天知道,她有多久沒嘗到辣椒的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