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地把姍姍兄妹的事情說出來,又解釋了一下她是因為給幸福珠寶做某個款式代言人,所以才會認識常寶寧的事,李思詩最后又跟著補充道“而且呢,港城小姐選美比賽,是我們港城女仔從小到大的一個美夢”
“正是因為有它,我們才能看到了新時代女性美貌與智慧并重的模樣,也能在初初識得美這個字的年紀,看見這個世界是如此的美麗”
看著李思詩那張過分年輕的臉上滿是希望和憧憬,而且從她那里得到的答復又是沒有什么可供操作的漏洞,這些記者多少也是放松了一些,連帶著提問的攻擊性也減弱了幾分。
人總是欺軟怕硬的,要是年少氣盛胡言亂語,他們就能借此大作文章;但要是這種看似符合年齡、實則卻是有點超越了年齡閱歷的游刃有余,他們便是會轉變成相對友好的態度因為這是在暗示著,這位佳麗必然是提前做過“功課”了。
不管這是出自于她從前作為千金小姐時所接受的精英教育,還是出自于背后暗中要捧她上位的那些神秘人物,這都是證明著李思詩這位候選佳麗不是表面展示出來的那么簡單,也不是他們可以隨便亂寫的。
心里暗暗記下這一筆,這群很欺善怕惡的記者們繼續發問了幾個無關痛癢的問題,然后就在李思詩的甜美笑容注視中逐漸散開,去尋找其他候選佳麗作為新的“獵物”了。
告別了姍姍兄妹和孤兒院的小朋友們,李思詩這就是乘坐著那輛熟悉的大巴車,再次回到了別墅里進行訓練。
兩個月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要把才藝質素參差不齊的20位候選佳麗都訓練成能歌能舞、能走臺步、能配合表演的“臨時藝人”,不管是比賽大會一方還是佳麗一方,都得耗費不少心神。
眼看著決定她們第一輪去留命運的準決賽將至,那輛大巴車便是日比一日的忙碌,往返接送著佳麗們在清水灘電視城和訓練營別墅兩頭奔走。
準決賽的前一天,那個很有未來太空主題風范的舞臺已經搭建完畢,因此今日她們20位候選佳麗唯一的任務,就是為即將到來的準決賽夜,進行一次次的彩排預演。
最開始當然是最簡單的,穿著常服按照各自臺本里的站位走動,然后配合負責準決賽表演的四位明星嘉賓進行相應的歌舞預演,期間會有工作人員根據舞臺情況和表現情況,再作進一步的細節調整。
九十年代的港姐比賽夜,比以往八十年代要更加的“本土化”同樣都是每一屆一個主題,但九十年代的明星嘉賓表演時間儼然要比八十年代的要多多了。
這樣的安排,看起來節目的觀賞性確實是會比以前的效果更好;不過無疑也是相應地,壓縮了各位候選佳麗的自我展示時間。
當然,這種轉變是很難說它好還是壞的,因為明星嘉賓在表演歌舞時,也是會安排佳麗們輪流配合表演,其動作設計、展示效果、以及服裝等都有專人負責,比以往那些什么晚裝環節時裝環節自設服裝環節需要自己一手包攬的情況,是要更適合沒有多少舞臺表演經驗的素人。
大概也是考慮到這一點,電視臺那邊才會逐漸調整成這種更有觀賞性、也更方便幕后操作的節目安排。
上輩子的李思詩是想不到這一層的,也就是現在讀過許多書明智識事、并且因為重生而擁有行內人才有的思維方式的李思詩,才能是從這些看似和比賽毫無關系的信息之中,發現這些比賽演變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