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而言,李思詩這個前所未有的精神小妹造型,放在大銀幕上被那么多人齊齊圍觀,其必然是會讓本人相當尷尬的一件事。
尤其是現場還有那么多認識她、也見識過她正常模樣的熟人,要是心理承受能力稍微低那么一點點的,這種場面簡直就是需要連夜逃離這個星球的社死現場。
但問題就在于,身為一個藝人,是必須要扛得住各種各樣的尷尬社死場面,淡定地接受一切狂風暴雨的摧殘,只要是劇本需要自己做的,那就什么都沒有問題
因此,李思詩和她的角色在此時此刻,就很有一種不顧自己和他人死活的“獨特美感”,并且還帶著超越時代到相當過分的超前非主流形象,毫無征兆地降臨在這個還未曾被下沉審美狠狠毒打過的世界
然而無解的是,她就真的硬是用這么一個前所未有的形象,去演活了一個讀書不怎么樣但卻很懂得啃老的氣人熊孩子,在女主角和母親常師奶在晚飯的短暫對戲里,無時無刻都在催發著讓人恨不得沖進銀幕里將其揪出來然后好好地“教育”一頓的沖動
“阿ay你老實說,你是不是被迫的”樓下不知哪個地方還傳來了一聲凄厲的喊叫,聽起來像是來自某位一瞬承受不住視覺摧殘沖擊的老哥。
有著這位老哥的神來一筆,現場四面八方的位置都響起了此起彼伏的笑聲,仿佛前面那被狠狠創了一輪的沖擊力,也要被這樣的聽起來很凄厲但又確實很搞笑的喊叫沖淡,然后將所有一切轉化為娛樂至死的荒誕歡樂。
鏡頭回到故事之中,聽聞女兒表示說自己成績不好所以也不想再繼續升讀大學的解釋,常師奶欲言又止了一陣,最后就還是順從了女兒的心思,輕聲道了一句好。
“你已經十八歲了,長大成人了,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無論什么,阿媽都支持你。”常師奶說完這話,然后又問女兒,“你要那么多錢來做什么”
“我想參加這個比賽”常小滿從衣服口袋里掏出一張皺巴巴的海報,那深藍炫彩的背景里,與電影名追夢之聲同名的音樂比賽,正式在開場五分鐘后點明主題。
常小滿一邊和常師奶解釋她要錢是用來作為參加追夢之聲比賽的報名費、置裝費等費用之外,另外也是解釋了她為什么突然想要參加這個音樂比賽的真正原因她等待許久終于等到他留學歸港的初戀男友,在回來港城的第一時間,除了是約她見面和她提出分手之外,就是去報名參加了這個比賽。
在這個時期附近的電影里,抱著挽回或者打臉前任而做某事的情節,無疑是既“老套”又“經典”至于如何將這類情節用舊瓶裝新酒的形式去展現出來,最關鍵的就是靠導演對這部電影的整體把控,以及演員們的演繹能力。
下一場,就是女主角常小滿在得到母親常師奶的允許后,交了比賽報名費然后開始在家里院子勤力練歌的戲。
這種情節的后續走向,不外乎就是兩個極端,一個是女主角被發現非常有之天賦,另一個則是被發現非常之沒有天賦
但李思詩接下來的練歌劇情,多少又是在兩相極端的意料之中,又稍作了一番猝不及防的峰回路轉她唱歌居然沒怎么跑調,聽起來也還算好聽但卻就是特別萌萌噠的娃娃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