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第二日還未去臺島,李思詩便以榮玨章這個便宜表哥的路子,主動邀請了周昇頤和孔薇來一次午餐,順帶把自己收藏的一套周昇頤電影作品的錄像帶也給帶了過去。
傳聞中榮玨章和周昇頤之前在某個賀歲檔電影合作里有點芥蒂,其實這兩人就都不是什么特別記仇的性子,而且后面說開了之后也能互相調侃互相配合,這次又是主打要調和人情關系和拍攝理念沖突而設置的,因此哪怕不喜應酬如周昇頤,他也是一口答應了下來,表示自己和盡量空出時間和孔薇一起前往。
而對于同樣不喜應酬的孔薇來說,這種有著會活躍氣氛的熟人的午餐小聚,自然也是她可以接受的,所以兩人都在第二日中午準時到達了包間。
當現場的人都是抱著交好或者聚舊的心態來時,哪怕不需要榮玨章這種社交達人活躍氣氛,整個包間的氛圍亦是相當融洽尤其是李思詩還說得一口好國語,這對于雖然會說粵語但日常時間多還是習慣用國語說話的孔薇來說,就是一個不小的驚喜。
孔薇日常遷就劇組眾人盡量使用粵語說話,多少是憋了一陣,如今能用回母語,那種油然而生的暢快感覺是格外難以言明。
“其實你也可以說粵語,我能聽得懂。”孔薇又道。
在都能聽懂對方說話的時候,用各自的母語交流是最便捷有效的溝通方法,李思詩的國語雖然說得很好,但一直要別人遷就自己也不是孔薇的習慣。
“你不用管她,她也是在練習國語的,她遲些要出國語唱片,趁現在有機會,多練練是好事。”榮玨章開口幫忙解釋道。
“是呀,孔小姐,我特別喜歡您那部大紅燈籠,您在里面演得太好了”粵語里沒有“您”字的用法,難得逮著一次和臺詞功底特別好的前輩交流機會,李思詩自然是好好把握住。
“謝謝你的喜歡,不過不用那么客氣,我年長你幾歲,你可以喊我一聲姐。”孔薇連忙道。
“好的,孔薇姐,這是我收集的一些港城電影的錄像帶,你可以帶回去看看。”李思詩把錄像帶拿出來。
孔薇是知道自己這次空降基本是約等于“搶”了李思詩的角色的,被人家記恨上什么的都覺得是正常情況,沒想到李思詩這個小妹妹卻是利落大方又明白事理,不但沒有惦記角色被換的賬,反倒還是在聽聞她和周昇頤在拍攝方式存在理念沖突時,特意過來幫忙解決。
畢竟周昇頤大概做不出這種讓合作的女主角看自己以往作品、然后借此好好了解他的表演方式的“王婆賣瓜”操作。
但換別人來,那就不一樣了特別是李思詩對兩人的作品都還有過一定的了解,能用后輩加影迷的雙重身份,來就他們兩人的作品展開點評,然后再借兩人的以往作品分別分析出兩人的表演方式和理念,再用她在豪門中培養出來的交流手段為兩人互相開解。
孔薇的電影作品基本都是正經學院派為主,前前后后又是拿了不少獎的,以周昇頤的性格肯定都有收集和收藏;至于周昇頤的電影作品因為港城和內陸的渠道問題,倒是不一定能很快地收集齊全,所以李思詩就特地給孔薇帶了一份自己的收藏。
對于李思詩這種仗義行為,孔薇很是感激,再加上旁邊又有榮玨章這個社牛在旁邊“添油加醋”,因此一頓午餐下來,四人相談甚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