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李思詩此時年齡正好,如果能拿下亞太影展的最佳女主角獎,那么她將會是最年輕的亞太影展華人影后
只稱得上是小小吃虧的,大概就是李思詩唯一一部大女主電影乃是人魚奇緣這部更偏向青春偶像風格的電影,用它去報最佳女主角獎項的話,少不免是會受到一些電影類型慣例的潛在限制。
相比之下,追夢之聲的電影類型以及李思詩在這一部電影里的表現,其實更穩更保險如果他們能厚著臉皮,一邊在金蓮獎那邊報女配爭獎,一邊又在亞太影展這邊報女主競選獎項的話。
“不,我不這么認為。”李思詩知道今天要討論些什么,所以早早就做好了功課,“因為今年去參展的電影都是偏文藝類的電影,我在追夢之聲里面的角色和別人比,有點不夠分量。”
雖然她的角色戲份基本可以和商瀚友扮演的男主角平分秋色,但到底還是一個“引子”,這部電影真正的“戲肉”都是在男主角身上所以她在報獎這邊才能是既可以算作女主角,也可以算作女配角。
“而且最關鍵的是,追夢之聲受限于粵語歌和反映粵語歌壇問題,過分的本土化會導致它在國際評獎上大為吃虧,而同樣是反映社會現實問題的作品,侯藥馨的少女小魚就很有國際性”李思詩搖了搖頭。
侯藥馨的少女小魚改編自一位知名旅美作家的文學作品,講述的是貧窮少女在國外無法安身立足、最終就只能找了個白人老頭假結婚獲取居留權的故事。
無論是原著還是電影,其主旨都是在探討處于弱勢的海外華人面對西方強勢文明的壓迫,即使最后能夠打破種族文化隔閡達到精神上的升華,但前期那些“寫實”的描述就很是符合這些年一直流行的“西方式東方審美”。
那些人就是喜歡看著華人面孔演繹著一些或是楚楚可憐、或是窮困潦倒、或是土氣粗俗的角色,然后讓白人面孔充當拯救者或者裁決者,再美其名曰是“反映現實”、“揭露傷痕”。
所以,這一屆要是用差不多的電影類型去和少女小魚打,李思詩已經可以預見她們是大概率會輸的了哪怕趙氏電影公司的趙爵士和亞太影展主辦方交情匪淺,也很難能像幾十年前的草創時代一樣,由他那些老朋友完全掌控獎項評比和分配的話語權。
與其以己之短攻人之長,倒不如另辟途徑,去讓劍走偏鋒的人魚奇緣去和固守傳統的少女小魚打一仗經過李思詩的用心查閱,現時的西方社會也有不少地方,開始折騰起了環保概念。
人魚奇緣的畫面和劇情都相當簡單明白,而音樂又是唯一能跨越語言的媒介,再加上“最美真人人魚電影”這個噱頭,到時便是很容易達成一派新鮮時髦卻又充滿現代氣息的風格,能讓看膩了“傷痕文學”的大部分評委們眼前一亮。
可以說,人魚奇緣就是勝在它的“不本土化”和通俗易懂,而且也是不需要用揭開自己的傷痕,去討好那些想要把他們華人當可憐猴子看待的人,在人家那“悲憫”的目光里討來一兩個獎,就喜不自勝地覺得自己獲得了所謂的國際認可。
李思詩想要的,則是希望能用一種能跨越語言、國界、地域的美麗畫面和動聽音樂,輔以在這個時代看來還相當新穎精彩的劇情,去打造一個前所未有的沖獎計劃。
同時,也是希望那些懷著別樣心思的人看到,現時的東方古國,已經不再是他們“記憶中”那沙土漫天的鄉村野原、滿面風塵的苦困面容和晦暗不明的昏黃天地,而是充滿著活力和現代氣息的、悄悄在刻苦努力然后不經意就驚艷了世界的全新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