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趕慢趕地在3月初把人在江湖的第二部續集拍完,李思詩這就開始著手接下來準備前往紐西蘭帆都參加今年亞太影展的事情。
既然是要沖擊獎項,那么對于這個影展的歷史和相應規則,李思詩自然是提前做了功課這個“亞太影展”最開始的名字,其實是叫做“東南亞影展”。
當年東瀛五大電影公司之一的大映株式會社為了拓展東南亞市場,所以就計劃邀請一批鄰近地區的影視文化社會團體聯合起來,共同創辦“東南亞電影制片人協會”,然后以此為基礎每年定期舉辦“東南亞影展”活動,互相交流各自地區的年度電影新作。
而這個協會的初代核心成員之一,就是tb現在的大老板、昔日的趙氏電影公司話事人趙爵士。
等到后來澳洲、紐西蘭等地區逐漸加入之后,原本的“東南亞電影制片人協會”才逐漸因為成員增加而更名為“亞洲太平洋電影制片人聯盟”,也就是如今的“亞太影展”,其官方打出來的主旨是通過電影在相應加盟地區的傳播和交流,促進國家和地區間的友好關系發展。
當然了,名義上說得那么好聽,但實際上這個影展最重要的目的,還是“造星”和“賣片”。
荷里活的各式電影大片來勢洶洶席卷全球,亞洲地區的本土電影本身起步就要比荷里活晚,再加上技術又有差距,因此亞洲的電影就都是在一邊盡全力地抵抗外來文化的沖擊,一邊又盡可能地將外來文化吸收精華化為己用。
這幾十年里所誕生的一批優秀本土電影人以及優秀的本土電影,便是他們這一代早期電影人努力和堅持之下的成果。
但相對來說,十只手指都還有著長短,受到各個地區和國家的經濟、政策、文化等因素影響,在亞太影展之中目前最受歡迎的電影基本就是港城、臺島以及東瀛這幾個地方出產的電影,其中還特別是以走了昔日荷里活崛起路線的港城為上,一度以僅僅只是一座城市之身去硬撼東瀛一整個國家的影視產業。
靠著戰后四面八方人才匯聚,在加上天時地利人和以及結合本土文化元素所創作出來的港產片,每次來亞太影展都能收獲獎項和大量的曝光,要不是踏入90年代之后,趙爵士將重心從電影業轉移到電視界,現在能在亞太影展里橫掃獎項的臺島文藝片未必能有那么多的得獎機會。
莊夢華之前能說出要是李思詩去亞太影展就很有幾率運作得獎的言論,那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說的當年趙氏電影輝煌時期的一眾女星頻頻在亞太影展封后甚至是幾度封后,除了實力基本足以競爭獎項之外,背后那些千絲萬縷的人情和利益關系,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李思詩當時和莊夢華分析電影選報之時,也是考慮過了這一點雖然現在趙爵士在亞太影展里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已經不如從前的趙氏電影時代,但瘦死的駱駝終歸也要比馬大,有心運作的話,她奪下“最年輕亞太影展影后”確有不小希望。
畢竟亞太影展到底是誕生自商業化的底子,所以最是注重雨露均沾和平均分配。
這幾年來,臺島出品的文藝片接連拿下了好幾座影后大獎,今年要是再繼續頒給很喜歡用苦情文藝片來爭獎的臺島電影,其它加盟地區或多或少就是有點意見了。
而李思詩那近乎“破而后立”一般的全新面孔和全新電影類型,就正是在這樣“審美疲勞”下,給大眾打開一個新局面的好選手。
考慮到亞太影展開幕時會有走紅毯環節,因此李思詩在做沖獎準備的同時,也是不忘去給自己弄件合適的禮服順便還帶著同樣剛剛拍完電影的男主角兼便宜師兄程爾健一起去的,目標毫無疑問就定在了榮玨章的服裝店里。
雖然她自己也有不少李老夫人給她買的大牌禮服,不過她作為第一次去亞太影展的新人,又實在不好穿得那么出位,所以禮服這一邊還是得慎重些。
而榮玨章的服裝店雖說是和他那個號稱“西服大王”的親爹一樣,是以高級量身定制設計為主;不過因為榮玨章那像西方巨龍一般愛收集收藏的個性,他的店里其實還有不少他自己滿世界淘寶到的服裝和配飾,里面既有知名大牌、又有雖然名氣不響但款式設計獨特的小牌子。
所以,李思詩要給自己弄套合適的禮服,又要給程爾健弄套和她搭配和諧的男裝禮服的話,那就得是來薅“哎呀表哥”的羊毛了
當然了,李思詩提前是給過了榮玨章電話招呼,得到了主人的首肯方才過來。
不過榮玨章還是不放心這兩個一放飛自我起來就沒輕沒重的熊孩子,問清楚了時間之后,趕緊又把自己的行程和最近的拍攝任務重新調整了一下,務求自己必須在旁邊親眼看著這倆從自己的店里走出去才能放得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