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這種題材和劇本,走到其它渠道時被剪掉幾分鐘甚至十幾分鐘的戲都不意外,有些不夠核心或者比較“擦邊”的內容,就很容易在剪輯時遭遇剪刀手的絕情一刀。
基于以上的因素,李思詩對自己這1分鐘不到的首次露面戲很是看重雖然她這1分鐘的戲份看起來很有在后續被無情剪掉的潛質,不過如果她能表現得足夠優秀,然后再加上程賀生對女二號這個“影子女主”角色的看重,至少在港城本土版本里面,是應該不會輕易被剪掉這點戲份的
女二號“方寧”是個在津城學習舞蹈的女孩,按照時代背景的生活水平來看,哪怕不是家中富足的大家閨秀,也得是衣食無憂的小家碧玉。
所以造型師在李思詩的首次亮相造型上,就是根據著角色的人設,給她做了一個有點“樸素土氣”但又相當經典的清湯掛面小白裙形象,略一回眸,便是游子夢里無數次念掛的故鄉的清純楚楚白玫瑰模樣。
這段戲承接男主角和女主角在大街上爭吵后不再聯系的劇情延伸,用蒙太奇的手法,各自交代了女主角呂遙和男二號虎哥走到一起、而男主角衛邵軍則是重新拾起了對未婚妻女二號方寧的書信來往的兩條劇情線。
從初到港城時的長篇大論到后來與呂遙陷入錯誤之后的落筆難書,如今再回到滿懷思念的長篇大論,畫面交織里那因為不再載女主角呂遙穿行鬧市而逐漸銹蝕的自行車,那一封又一封寄出的信件和穿插其中的獨白,無一不在暗示著時光的流逝。
直到男主角的獨白來到了“這是我的最后一封信,因為下個月,你就來港城了”這一句話上。
交織的畫面停留在了人來人往的車站外,故鄉那朵期待著前來港城與未婚夫成婚的白玫瑰,回眸看著人群中那個曾經無比熟悉如今卻似乎有點陌生的身影,展顏一笑就溫暖了整個初冬。
程賀生看著眼前的畫面,滿意地揚起了嘴角正是因為故鄉的白玫瑰是那樣一個無法忘懷的美夢,所以男主角才會如此在兩人之間門游移不定。
同甘共苦、攜手共度過風雨的紅玫瑰;曾為理想、如今亦依然美好的白玫瑰
半是性格使然,半是造化弄人。
無論戲里還是戲外,二選其一,都是一個無比艱難的抉擇但在戲里,這終歸還是帶上了戲劇性,不需要陷入艱難思慮中的本人來做決定,外因早已幫其選好其中之一,然后落成定局。
眼神和感情在此時都太滿足太配合,拍完了很完美的第一條之后再精益求精地拍第二條時,李思詩甚至都被程賀生直接去掉了原先那僅有的一句“我來了”的臺詞。
回眸落目、展顏一笑然后相依相擁,最后兩道長長的身影在黃昏的暮色里化作純黑剪影,銘刻在大紅灑金的喜帖一角,便成為了情侶愛人的標記符號。
再然后,印刻金字“臺啟”的上方,被人鄭重地書寫下“呂遙”二字。
一張婚宴請柬寫成,一個巧妙的轉場亦同時完成。
戲里的紅白玫瑰與歌中的紅白玫瑰,在這一刻也迎來了因緣際會的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