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因為原主父親趙善榮是個贅婿,所以原主打小隨母親姓洛。原主四歲的時候,母親因病去世,第二年趙善榮便又結了婚。繼妻丁紅梅帶來了一個五歲的女兒楊晴,后給其改名為趙晴,過了大概八年,夫妻二人又生下了男孩,取名趙強強。
簡單來說就是,原主有個贅婿爹,有個后媽,有個沒有任何血緣關系的姐姐,還有個同父異母的弟弟。
唔,好像還有個后外婆,只不過老人家在丁紅梅嫁進來的第二年就莫名其妙地搬出了洛家。除了過年,和原主他們基本沒聯系。
都說后媽惡毒后媽壞,可原主的后媽丁紅梅卻是南壩村出了名的好后媽。自打她嫁進來那一天開始,原主就沒吃過一丁點苦,家中不管什么大事小事,丁紅梅從不讓原主沾手,都是自己一個人悶頭干,實在忙不過來便會讓自己的親女兒趙晴幫忙。
農忙那么忙的時候,趙晴天天跟著她下地干活,曬的跟黑焦炭一樣。原主天天在家中睡大覺,一身雪白的肌膚真就跟冬日落下的第一抹初雪似的,太陽底下瞧了都覺得晃眼。
平日里不論趙裁縫買了什么好吃的,她都先盡著原主吃。原主吃剩了才輪到她的親生女兒,衣裳也是這樣。
這也就導致了原主一年到頭都有新衣服穿,而趙晴卻永遠只能穿她的舊衣服。
兩廂一比較,村里哪個人不說丁紅梅這個后媽厚道。對此,丁紅梅永遠都是柔柔一笑,表示原主小小年紀沒了娘,她自然要連她親媽那一份一塊兒補齊,否則她成什么人了。
對于這樣大公無私的丁紅梅,村里人嘴上夸贊,實則哪個不在心里罵她傻。
自己親女兒帶著下地干活,繼女倒是嬌嬌慣摜,圖什么好名聲嗎好名聲值幾個錢
外人的腹誹,丁紅梅自然知道,可她依舊我行我素。趙晴呢,也是老實孩子,親娘怎么說就怎么做,從來不敢抱怨一句。
直到兩個女孩子漸漸長大成人,該學手藝了。
趙裁縫自己就有做衣裳的手藝,自然想教給原主,趙晴那個外人他考都沒考慮過。
卻不想自幼被嬌寵慣了的原主,根本就吃不了做裁縫的苦,每次坐在縫紉機前沒兩分鐘就吵著不學了。她不愿意學,趙晴卻是滿心的渴望。在母親的提點下,對待趙善榮這個繼父也越發恭敬孝順起來。
每天天不亮就煮好熱水讓趙裁縫泡茶,知道對方喜歡吃板栗,特地從山里打了野生的栗子,一顆一顆剝得滿手是血,再煮好了送到趙裁縫面前
人心都是肉做的,慢慢的,趙晴就被允許與原主一起跟著趙善榮學裁縫。
不比心思散漫、毫無耐心的原主,趙晴十分珍惜這個機會。每日都如饑似渴地接收著趙裁縫的知識,學了沒幾年就已經能獨立做衣服了,原主卻連最基本的直線都踩不好。
見狀,趙裁縫才放棄了繼續教女兒的心思,一心教導起繼女來。
而隨著兩人年歲越大,趙晴的手藝也越來越好,甚至超過了趙裁縫。原主原主長得倒是越來越漂亮。
尖尖的下巴,漂亮的桃花眼,雪白細膩的皮膚,蒲扇似的睫毛,怎么看怎么漂亮,就是有些不正經,看人的時候眼尾像是帶著一把小鉤子,聲音也甜膩膩的。
與原主漂亮的臉蛋相反的是她糟糕的名聲,也不知是不是她經常喊趙晴干活的原因,還是丁紅梅在外不經意的話語。整個南壩村,誰人不知趙裁縫家的阿央,又饞又懶又嬌,吃穿都要最好的不說,那是一丁點活兒也不能干,活脫脫一副舊時地主家的小姐做派。
這樣的嬌嬌娘也不知道最后會害了哪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