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淅瀝瀝的小雨如期而至,洗去了所有的鮮血,也暫停了所有的殺伐。群鳥歸巢于森林,大軍也如歸巢的黃蜂,靜靜的看守著奧托潘城,不知道這顆果實何時才會成熟掉落。
修洛特坐在營地的小屋中,正細細的打量著手中的特拉斯卡拉長木弓。
這種弓是明顯的單弓,即是同一種材料制作而成,也是一把長弓,它的長度在一米四以上。弓弦由處理過的鹿筋制成,堅韌而沒有彈力。弓身應該是橡木,是比較良好的弓材之一。弓角處用棉線反復纏繞固定,然后用骨膠粘合。
總體來說,工藝比較熟練,成本也并不高昂,應該可以大規模的制作。特拉斯卡拉人肯定有成規模的弓箭手部隊。
修洛特又試了幾次弓箭的威力,很穩定,一百二十米殺傷無甲。
“三十三間堂遠射”也是最遠一百二十米。修洛特拍了拍腦袋,想起了過去京都旅游時去過的天臺宗寺院,看來這弓和日本武士初興時的和弓在同一水平線。
自從遇到了上次的襲擊,修洛特一直在琢磨手中的長木弓。
弓箭,這種背離武士榮光,不能抓捕俘虜,一直被墨西加人忽視的裝備。其實才是中美洲諸部,最有發展潛力的武器。它的發展上限和歐洲人差距最小,能夠在未來擊破普通騎士的鎖子甲,傷害到板甲騎士無法嚴密防護的戰馬。它沒有對金屬的強烈需求,恰是類似女真人,蒙古人這種原始文明崛起時最有力的武器。密集的弓箭,是沒有騎兵的墨西加人,應對征服者騎兵的最好方法。
同時,中美洲又有豐富的優質木材資源,最好的自然是鐵木、檀木這種質地堅硬,蓄能最強的頂級木材,弓材質量甚至超過英格蘭長弓的紫衫木。想到這,修洛特呵呵一笑。鐵木弓、黃檀弓這種高級裝備的名字,在他的記憶中非常熟悉。
制作成本稍微低一些的,則是常見的云杉,橡木,同樣屬于制弓的優質材料,杉木弓、橡木弓整個歐洲被日耳曼人廣泛的使用著。這些樹木在美洲都很常見,所有的云杉植物都是北美洲起源的。
發展弓箭一邊思考著手頭的資源,一邊考慮著未來的發展,修洛特迅速興奮起來,他終于在現有條件下,找到了一條墨西加人發展軍事的光明大道
接著,他繼續思考著弓的形制和種類,搜檢腦海中的殘存回憶。
首先想起的,自然是各種古裝劇中的場景。北方騎兵的牛角弓修洛特搖搖頭,沒牛沒角沒牲畜,沒戲。大將的鐵胎弓沒鐵,不用想。很快,他就發現,中國古代的經典弓型都無法復原。
“凡為弓,冬析干而春液角,夏治筋,秋合三材,寒奠體,再春被弦。”考工記弓人里就提到,制作中國古代最經典的復合弓,要“干、角、筋、膠、絲、漆”六材,就是木材、動物角、動物筋、粘合劑、蠶絲、油漆。
還要“春夏秋冬”四季,冬天制備木材,春天處理角做弓角,夏天處理筋做弓弦,秋天做復合材質的弓身,冬天給復合弓塑形,春天再上弦調試,最后油漆防蟲。
這誰用的起修洛特搖搖頭。復合弓雖然同等長度比單弓威力更強,射速更快更準,但實在是用不起。他掰著手指計算,材料不夠,制作時間太長,而且中美洲降雨豐富非常潮濕,復合弓實在太容易損壞,防潮防蟲都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