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風浩蕩不息,駕御著層疊的云霧而來。它從墨西哥灣的大湖升起,行過半月的時間,終于駕臨在帕茨夸羅湖區的原野上,也帶來了雨季的第一場雨。
雨聲滴答落下,淅淅瀝瀝的小雨從天空潑灑,落在帕茨夸羅湖區半是荒蕪的土地上,讓泥土更加柔軟,也更適合農具耕作。細雨絲絲飛揚,浸潤著一望無際開墾中的農田,也打濕了農田間,低頭忙碌的丁壯。
六月的天氣已經開始炎熱,數以千計的丁壯在田野間集體耕作,猶如忙碌的蟻群,遠遠地一眼看去,倒是頗為壯觀。丁壯們大多赤著上身,只在腰間系一件兜襠布,背后背一個竹簍,手中再握著一根掘土棒,維持著勞動的爽利。而丁壯們腳下的田地已經被木棍簡單的標記過,分成明顯的條塊,每個人都有自己要完成的長度。
老民兵奇瓦科雙手用力,把掘土棒往田間一插再一旋轉,就掘出一手指深的小洞。接著,他從背后的竹簍中取出幾粒玉米種子,用手小心地放入挖出的小洞中,再用腳將燒荒后的草木灰稍稍聚攏,把小洞大致填滿,這個點的種植就算完成了。
接著,老民兵右腳再邁出一步,隔著半米多的距離,再掘出下一個洞。這些種田的活計,他已經做了十幾年,早已熟的不能再熟。此時重新撿起,倒是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親切與安然。
細雨輕撫,清風悠悠,半天的時間就這樣匆匆而過。老民兵連續耕作了一百多步,這才直起腰,悠然的嘆了口氣。他抬頭看了看烏云的天空,用手抹了一把臉上的雨水和汗水,又使勁甩了甩手。接著,他回過頭,看向進度落后一截的韋茲提。
“蠢木頭,加快點天邊黑乎乎的,雨估摸著會變大。早點把今天的活干完,一起去涼棚下休息會。”
“嗯。好。”
韋茲提包著頭巾,抬頭看了一眼老叔。看起來不大的身板,干起農活來比他這個青壯還要快許多。他悶悶的應了一聲,就繼續用掘土棒尖頭的石刀片挖掘起來。
“這景象,真是熱鬧啊就像一大窩蜂子似的。”
老民兵歇著腳,環顧著周圍的情形。他先看到周圍忙碌的丁壯人群,嘖嘖的稱嘆了一句。接著偏著頭,看自己耕種過的長條土地。
這種狹長的條塊是大大老爺新劃出的,叫做什么“畝”;然后又規定說,以左右各邁出一腳為“步”。每畝有240步長,一步寬,提前由大大老爺的人插上木棒標記,而每條畝間隔在半步。丁壯們只管悶著頭,一條線干活就行。每畝的種植還是和以前一樣,先種玉米、再種菜豆、最后種南瓜。
奇瓦科是老農民了。他伸出雙手,仔細的掰算了半天,就大致算明白。在正常的年景,普通的土地上,這一畝地的收成在80多斤左右,以玉米為主糧,菜豆為輔糧,南瓜做添頭,南瓜葉子還可以當蔬菜吃。田間的玉米不能種太密,單腳一步才能種一個坑,否則會結不出棒子。
總體來說,田地的收成隨土地浮動,也和降水、肥料、光、熱相關。在湖邊肥沃的好地上,收成會明顯增加兩成,而在山間貧瘠的劣地上,則要減去兩成。熱帶地區不愁光、熱,通常來說,最大的限制就是降水。
從降水上算來,帕茨夸羅湖區是高原中的谷地,類似四川盆地一般,年降水量則與特斯科科湖區相似,在10001500毫米。而兩側山脈的降水都會化作溪流匯聚而來,農業生產倒也并不缺水,只是降雨分布不均,有雨季洪澇的危險。
這里的氣候類型是熱帶草原氣候,年平均氣溫在20多度,分為明顯的旱季與雨季。到雨季最盛的八、九月份,帕茨夸羅湖的面積就會明顯擴大,所以湖邊地區的種植要格外謹慎,壘出稍高的田地,或者如墨西加人一樣,修建水上浮田。
至于田間的地力,在缺乏鐵農具大牲畜,無法深耕的這個時代,只能通過天然的肥料,以及休耕與燒荒來解決。玉米種植的間距如此之大,還要用菜豆固氮,就是為了維持足夠的營養供給。
“嗯,四畝地的收成,三百多斤谷物,加上田間野菜,正好足夠一個丁壯一年的消耗。這就是大大老爺說得什么一石”
想到這里,奇瓦科抬起頭,數了數自己要完成的長條,竟然正好有十指之數。老民兵再次深深呼出口氣。他低聲抱怨,臉上卻浮現出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