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
修洛特哈哈大笑,微微搖頭。笑聲中,滿是暢快的豪情;搖頭處,卻帶著廣闊的胸襟。半晌后,他才贊許地看向工匠大師查拉佩。
“查拉佩,這種長身的重甲很不錯一副這樣的盔甲,需要用工多少,用時多少”
聞言,查拉佩訕訕一笑,看向自己的族弟。蒂里皮撓了撓頭,估算著說道。
“陛下,布面長身青銅重甲,用棉13斤,青銅32斤。用棉制作棉甲,需浸濕棉花,反復拍打為薄片,曬干后再綴為棉布兩層。如此前后遮蔽,隱藏薄弱的甲縫共需2工5日,合計10工日。這一步較為簡單,只是縫制略微費時,可由健壯婦人完成。
接著,需用青銅打造甲片240片。甲片制作頗為繁瑣,既有鑄造,也要鍛打,還要大小合宜共需8工5日,合計40工日。這一步頗耗體力,工藝要求倒是不大,可由身強力壯的工匠學徒來做。
最后,把甲片依序排布,嵌入棉甲,內外用銅釘固定,調整合宜后,完成長身重甲這一步需2工5日,合計10工日。到了這一步,整合成型需要手藝,得由資深工匠來親自動手”
“一副布面重甲,就需要60工日”
聽到這里,修洛特神情微動,緩緩的點了點頭。
算上造甲過程中,銅礦的開掘冶煉、棉花的種植采集,還有生產過程中,木炭消耗、材料折損,一副重甲所消耗的人力物力是驚人的,后續還要源源不斷的修理與維護。實際上,布面重甲已經是上千年盔甲演化中,最為易產廉價的一種重甲。它的損壞修理和防銹維護都非常簡單。與之相比,扎甲與鱗甲的生產耗時與維護成本,都要多上數倍。
在這個時代,15世紀末期的歐洲,正在進入金屬工藝迅速發展的快車道。意大利城邦的煉鐵風爐高達456米,能夠大規模優質的熟鐵,甚至普通的鋼材。神羅南部各邦是盔甲制作的中心,已經大規模借助水力鍛錘,充分降低了造甲中的人力消耗。
即使如此,根據這個時代的工坊記載和盔甲價格,一副全身騎士板甲的鍛造時長依然需要150工日,價格常常超過一座小型莊園。因為在水力鍛造的粗胚上,仍然需要大量資深工匠的人工,來捶打出板甲表面的弧度,并進行外層拋光。而步兵中常見的板式胸甲,制造需要50工日,主要防御的是胸背處的整體鋼板,這也是西班牙征服者的經典造型。而英倫各部長弓手們常見的布襯墊夾克甲,制作時長則在25工日,內里填充亞麻或者羊毛,工藝流程類似棉甲。
以上三種,板甲、板式胸甲、厚布甲,易于大規模的生產與維護,在歐陸的世界廣為流行,分別面向騎士、精銳士兵與普通民兵。而傳統鎖子甲和著漆皮甲雖然都擁有可觀的防御力,但制作異常繁瑣。相同防御下,它們的工日成本遠遠超出,維護成本又極為高昂,已經逐漸被發展與變革的時代所忽視。
當然,15世紀末的歐陸方興未艾,科技進步正在積累,各項生產力還沒有發展起來,與人口龐大的亞陸各國相比,依然存在著明顯的差距。而等到16世紀末17世紀初,歐洲金屬工藝完全成熟,大型水力機械遍布河邊,簡化工藝的平民板甲開始普及,那才是真正的大殖民與大擴張時代。
到了那個時候,一套平民板甲的制作成本降低到50工日,板式胸甲只需20工日,各隊的披甲率成直線上升,從此對亞陸各國形成了明顯的優勢。而擁有了廉價重甲,重型火繩槍,再配合上大型火炮,數百名西方殖民者就可以在亞陸各國建立起據點堡壘,抵抗數倍乃至十倍數量的敵軍圍攻。
“到了17世紀之后,那才是非歐洲穿越者的噩夢,美洲土著的地獄幸好,我還有時間”
修洛特遙想片刻,悠悠一嘆。接著,他神情再次嚴肅,看向面前的工匠大師們。
“查拉佩,蒂里皮,這種重甲雖好,卻有些過于沉重,對于武士的體力要求極高。只有真正的精銳武士,才能長時間身披重甲作戰。我給你的樣甲較輕,只有三十多斤,你們有仿造的成品嗎”
“自然是有的陛下,您看”
查拉佩招招手,就有工匠帶著一副精美的半身青銅中甲上前。接著,他親自把盔甲捧起,獻給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