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一邊說著,一邊從懷中取出三份畫好的圖紙。他向周圍的大匠們招招手,幾名最資深的船匠就湊上前來,和普庫塔一起圍觀。
普庫塔小心觀瞧,只見第一幅畫中是一種大型的扁平長船,擁有細長的船體,淺淺的吃水線,以及低矮的干舷。
船只標注的尺寸是長約18米,寬約3米。長船被甲板分為上下兩側。在甲板下的底層兩側,伸出一排密密麻麻的船槳,尾部有調節方向的尾槳。而在甲板上的中間和頭部,則豎立起一大一小兩面風帆。中央的風帆面積較大,為主帆;頭部的風帆面積較小,是輔帆。在長船的頭部,還標注出一個閃光尖利的金屬撞角。
“這種船是槳帆戰船甲板下面是劃船的漿手,甲板上面則用于搭載士兵和物資”
修洛特淡淡一笑。這是他根據影視作品,大致回憶出的古老船型,成型于古希臘時期,即歷史悠久的gaey,槳帆船。槳帆船同時依靠風力與人力,制造技術較為簡單,從公元前十世紀一直沿用到十五世紀的此時。它是早期地中海海戰的戰船,現在則多作為近海的貿易船只。
“上面的一艘,是簡單的單列槳帆船,即兩側劃船的漿手排成水平的一列,制作較為容易下面的這一艘,則是雙列槳帆船。即船舷兩側修建出弧度,安置兩排不同高度的漿手,能夠增加漿手數量,提高劃行速度依次類推,還有更快的三列槳帆船。”
說到這里,王者頓了頓,神情變得嚴肅。
“普庫塔,這些船主神賜予我的神啟。我只能畫出大致的模樣,指出一個方向至于具體的船體設計,各處的部件連接,都要你們自己去摸索和實現。對于這種槳帆船,你們可有信心建造出來”
船塢中,一眾大匠用普雷佩查語小聲的討論片刻,還是讓普庫塔作為代表回復。
“陛下,瑪雅人有類似的漿帆巨舟。雖然沒有這個圖紙上的復雜,但基本的原理還是相似的。我們普雷佩查人有過船體拼接的經驗。只要銅料和木料充足,給我們一年左右的摸索時間,制作出一艘合格的樣船應該問題不大”
普庫塔炯炯有神,言語中雖然有些謹慎,但依然自信十足。
修洛特贊許的頷首,毫不掩飾自己的欣喜。
造船是一項艱深的活計,需要大量的技術探索與實踐,絕非一兩個人能夠輕易加速。即使他身為穿越者,知道船只的外形和大致的結構,可倘若工匠們沒有足夠的技術積累,也是絕難制作出來的。普庫塔能夠承諾在一年內試制出漿帆船,足以令他喜出望外。
隨即,王者展開第二卷圖紙,再次期待的看向在場的大匠們。
第二卷圖紙上是天朝常見的沙船,也是用于大河或近海中的平底漕船,大體成型在唐宋時期。它的外形方頭方尾,甲板寬敞,干舷偏低。最顯著的特點則是多桅多帆,寬大而扁淺。因為多帆的設計,船速較快。在船尾還有升降的轉向舵。更為關鍵的是,沙船采用了天朝首創的平板龍骨,既寬且厚,能扛風浪,在海中通行無阻
修洛特記不清完整的沙船結構。他只是按照記憶中江南水鄉的片段,畫出“前三后二”五處桅桿,再畫出沙船尾部的船舵,最后著重標志出船體的平板龍骨。
沙船標注的尺寸是長20米,寬4米,高15米,也就是總體積約在120立方米,有效運力應在5060立方米,即明代的500600石左右。這種沙船通常只需要七八人就能自如操作,是最經典的天朝帆船樣式。不同的帆面能夠利用各個方向的風力,運輸的性價比極高,運載力已經遠遠超出了聯盟和王國的需要。
普庫塔瞪大眼睛,仔細的觀瞧著“神啟”的船圖。他掃過船圖的各個角落,看到許多模糊不清的標注,還有大片連接部分的空白,忍不住皺起眉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