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在進入神廟后,會用神廟中的圣湖水沐浴完成潔凈儀式,儀式結束后他就從國王臨時轉變為大祭司的身份。
之后他會在神廟里住上一晚,在第二日清晨太陽未升起前再次到圣湖用圣水沐浴,然后進入位于神廟最深處放置了神龕的圣殿的內殿,開啟神龕上的封泥,打開神龕門,為里面的神像點燃珍貴的并吟誦贊歌。
敬獻完成后,祭司會為神龕中的神像脫下衣服,用香料和圣水清潔神像,再為它們穿上用最好的麻布自稱的紅白藍綠四色的四套衣服,并佩戴上一整套的首飾。
等到神龕被清潔干凈,這些裝扮一新的神像會重新被放進神龕中,準備多時的祭品會在祭司們詠送的贊美詩中被供奉到神像前。
為不同的神靈供奉的祭品是有一定的區別的,比如這次是祭祀的是豐收之神和河神,所以供奉的祭品里除了香料葡萄酒牲畜衣服首飾等祭品外,還會添加獻給豐收神的麥子蔬菜以及獻給河神的魚類蓮花和紙莎草。
完成這些后,神龕的門會再次用河泥封住,祭品中可食用的祭品都會被拿走,如果是平時日常祭祀,這些食物會在神廟祭司中間分配,但像豐收祭祀這種重大活動里的供品則會由參與祭祀的祭司和貴族們共同分配。
完成這些儀式后,接下來的一天神廟祭司們還需要為神廟中的所有神靈進行灑水和敬香等一系列工作,但魯西斯會離開神廟,在神廟外恢復國王身份帶著民眾一起觀看女祭司們為神靈準備的舞蹈和表演,然后參加晚上在行宮舉行的豐收晚宴。
而祭祀并不是只有這一次,在所有的田地收割完成后,也就是差不多茵魯拉河漲水的時間,國王會再次代替大祭司進行流程一樣,但祈禱內容不太相同的祭祀,祈求來年的豐收。
值得一提的是,在魯西斯之前的國王并不會代替大祭司完成這種大型祭祀。
對外的說法是大祭司年老體弱,無法支撐完成祭祀,所以由地位崇高,有“神之子”之稱的國王代替,以此表達對神靈的崇敬。
但實際上誰都知道這是魯西斯為了消減神廟的權利與影響力進行的改革。
讓艾拉比較奇怪的是,算上今年,已經是魯西斯連著六年代替大祭司進行祭祀了,但從第一次開始,好像就沒有人反對這事尤其是神廟的祭司們,他們就這么看著自己的權利被削弱嗎
“祭司們就一點意見都沒有嗎”
“當然是有的,但他們不敢在陛下面前表達自己的不滿。”
這件事別說是特提絲,連兩個年紀小的侍女和黛比這個原本是女奴的侍女都略有耳聞。
神廟怎么可能對于國王消減他們權利這件事無動于衷,但就像是侍女們說的一樣,最開始的時候他們不敢提出反對意見,那在之后自然也就無法再阻止這件事了。
神廟地位特殊,祭司脫胎于貴族,卻擁有比貴族更加大的權利,尤其是大祭司,這個位置的權利可以與宰相匹敵,甚至一度可以于國王分庭抗禮,
但現在,原本能夠輕易左右政務的大祭祀如今已經被排斥出政治之外,神廟的聲望和地位也被大幅度消減。
而會變成這樣,是因為上任國王,魯西斯的哥哥的死亡,大祭司以及神廟有著不可推脫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