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帝強橫,文武百官聯手規勸,都未能讓他改變主意。
眾臣只好把主意打到程晏身上,一口一個太子殿下,說出來的話全都是站在道德高處,之乎者也繞得不亦樂乎,沒說幾句就把這位還是少年人的太子,繞得七葷八素,眼冒金星。
“我不愿改姓,無論是陳晏,還是程晏,都是差不多的讀音,有何可改之處況且祖父當年深明大義,以親子替換我父親,至今他的孩子還下落不明,祖父已經去世,我也不能在身邊伺候,唯有這個姓氏,當是盡孝了。”
程晏也不同意,而且態度堅決。
原本這些文武百官,并沒有把這事兒放在眼里,畢竟太子年少,之前在望京的名聲還臭不可聞,看起來蠢笨,應是極好勸誡之人。
可惜他的臭脾氣,也跟傳聞中一樣,那是異常固執。
任朝臣們吹得天花亂墜,他都巋然不動,最后實在被吵得厭煩了,才甩出來一句話“父皇以后肯定還會有孩子,你們光盯著我作甚,這事兒還得找他。”
由于他這句話,事情又被推了回來。
朝臣們不再提及改姓一事,而是讓皇上充盈后宮。
武鳴得知此事之后,都氣笑了,對于那些奏折,他留中不發,結果朝臣們見他不表態,更加積極起來,催促選秀的奏折,宛如雪花一般,堆滿了他的桌案。
“看看那小兔崽子干得好事兒,我讓朝臣勸他改姓,他立刻又把這事兒踢回來了,讓我以后的子嗣姓陳,這些朝臣們立刻跟看見獵物的餓狼一般,一股腦撲了過來。”武鳴拿著兩本最具代表性的奏折過來,直接推給了溫明蘊。
溫明蘊也不和他假客氣,直接打開來細看。
她邊看邊忍不住笑,這兩封奏折顯然很典型,一封是文筆極佳,洋洋灑灑寫了近千字。
明明是催皇帝廣納后宮的折子,這位范大人卻列出了此舉的五個優點,從政治意義、稅收、朝貢等等出發,每一句話都透著高大上的意味,好像皇上把女人們選進宮,就是一樁歌功頌德的大好事兒,堪比修建水壩這種建功偉業一般。
而另一封奏折則出自某位武將,言簡意賅,直白粗暴。
大意便是皇上啊,我也不想勸你找女人,畢竟這是你的家事,但是無奈大家都這么干,我要是不上奏折,就成了個不敢吭聲的孬種,為了不當孬種只能上奏。你要不就選一下吧,若是沒有看中的,再把他們都打發走,反正你配合了。
若是他們還不滿意,那就是得寸進尺,到時候直接拖下去打軍棍就行。
溫明蘊拿著第二封奏折,仔細看了看,署名正是于鐘。
她簡直毫不意外,這封奏折無論是措辭,還是提出的建議,以及光棍的口吻,都很符合于鐘。
“文武百官都在向你施壓,你準備怎么辦”溫明蘊晃了晃奏折。
“還能怎么辦,自然是拒絕,我不是什么仁慈君王,朕說不行就是不行。”男人語氣堅定,眼神中閃過幾分冷意,顯然是要使用雷霆手段。
溫明蘊摸了摸下巴,輕嘆了一口氣“你登基之后,已經連續幾次使用非常手段,若是一件事情都不答應,只怕你要的名聲要變成暴君了。”
君臣相處,也不是皇帝全然站在有利地位。
歷史上,可是有不少傀儡皇帝,權宦把握朝政。
就算是明君,也有被士大夫掣肘的時候,很難事事皆如君王意。
“我不在乎名聲。”男人毫不猶豫地回答。
溫明蘊見他態度堅決,不由得聳了聳肩“行吧,身為皇后,賢良淑德的場面話我已經說了,至于你要做何選擇,可不是我能左右的。”
武鳴挑眉“朕這番決斷,皇后高不高興”
女子蹙眉,一副愁眉不展的表情“皇后自然是不高興的,畢竟皇上不肯納妃,不能為陳家開枝散葉,我這個皇后只怕逃不過妒后二字。”
“不過作為溫明蘊,我很高興。我可不愿意和別人分享枕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