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的學生,不過,他提了一個具有特殊意義的問題,一個關于量子操作系統的問題,詢問我:在不確定邏輯量子比特正確和錯誤的情況下,能不能通過算法,排查所有量子比特的特性。”徐文斌教授搖了搖頭,興奮地回答。
聞言,胡海峰為之一愣,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這不可能!他是誰,怎么會問這么無知的問題?”
說完,胡海峰用看傻子一樣目光,看著徐文斌教授,就像在質問他是不是得了‘老年癡呆’,居然對這么’幼稚’的問題感興趣。
量子計算機的基礎研究,計算糾錯是個極其棘手的問題。
量子系統另一個關鍵特性:疊加態只有在不觀測量子比特值的時候才能維持,進行測量的時候疊加態會塌縮到一個確定的值:1或0。
那么問題來,在不知道量子比特狀態的情況下,要如何才能發現量子比特是否出錯了呢?
經典的解決辦法是將需要觀測的量子比特與一個不參與計算的輔助用量子比特進行耦合,從而可以探測輔助量子比特而不會導致被測量量子比特狀態的塌縮。
使用這個解決方法,意味著為了構成一個用于糾錯的真正的“邏輯量子比特”,需要大量物理量子比特,這樣一來,將大大浪費量子計算的有限的計算資源。
“呵呵!起初我也是這么覺得的,不過,他有提到一個方向,給了我很大啟發。”徐文斌呵呵地傻笑,絲毫不在乎胡海峰的目光。
“什么方向?你能把話一次性說完嗎?”胡海峰不耐煩地追問。
“他提供了一種‘延伸模型算法’,……,從四維度,四個狀態建立計算模型,……,考慮量子糾纏狀態,模型初始階采用二進制,……,在由兩串二進制數轉化的是非邏輯門,……,構成下一階模型,……,隨著模型的復雜程度,64格模型可以延伸出384種運動狀態,……,類似事物復雜的演化過程,……。”徐文斌雙眼放光,激動地向胡海峰描述。
“……。”
驟然聽了一堆似是而非,又玄又有點道理的理論,胡海峰一下子懵了,感覺可行,又覺得是瞎編亂造。
“你確定?套用這種算法能完成量子的糾錯?”胡海峰不淡定地看著徐文斌教授,
“我需要時間驗證!沒問題的話,先這樣?”徐文斌一臉凝重地看向胡海峰,迫不及待地辭別道。
說完,徐文斌也沒等胡海峰回話,轉身便走。
“你還沒告訴我那個學生是誰呢?”目送著徐文斌沖沖離去的背影,胡海峰想起了什么,大聲地追問。
徐文斌教授置若罔聞,步腳匆匆,不一會兒,身影便在走廊拐角消失了去。
胡海峰不忍地嘆了口氣,感覺徐文斌教授是快被這個項目的難度逼瘋了,一丁點機會都不愿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