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是長瑞不貪玩,他只是智商高,外加專注力和耐心遠高于甚至成年人,不管是學習,或者玩耍,都能獲得不一樣的快樂。
馬佳蕓蘭最近正在九章算術等書籍,看看能不能將現代知識融化結合,給塔娜和長瑞打一些理科基礎。
除了玩與學,馬佳蕓蘭還會把自己看過的內容,或者前世記憶里的內容,化作生動形象的語言,給他們講一些寓言故事。
多為成語故事,或者著名典故,也有些后世知識影響。
這個是康熙碰見過的,第一次碰見的時候正在講“愚公移山”。
馬佳蕓蘭講的故事的確比書上靈動有趣多了,她本人的文學素養也在他的了解下日益增強,因而他也沒阻止。
今天了解的是“斗米升,擔米仇”。
馬佳蕓蘭講了原本的起源故事,又新編了一個更貼合的例子,關于一位心懷仁義的大善人救濟災民被反噬家破人亡、好在父母官明事理最終惡人遭報應的故事。
講完了一場由善心引起的惡果,收獲兩只氣鼓鼓的小青蛙。
竟然都聽懂了。
長瑞還未滿三歲,只能說這世間天才兒童真的存在。
再想一想,李賀六、七歲的時候吟詩作對,王勃八歲寫漢書注指瑕,甘羅十二歲為丞相
對比下來,普普通通,麻麻賴賴。
“人啊,都是有貪心的,斗米升,擔米仇也是說,我們不能一昧地滿足別人的貪欲,”馬佳蕓蘭揪一揪他們的嬰兒肥,問,“假如你們是大善人,會如何做啊”
長瑞干脆:“不啾。”
塔娜持不同意見:“可是我們是大善人啊,大多災民也確實受難離鄉,除非我們這個大善人是假的善人。”
馬佳蕓蘭給兩人都比了個贊:這大概是人設ooc和上帝視角的問題。
長瑞咯咯笑了兩聲:“不給多,不聽話,打”
言罷,還給自己鼓了個掌。
“長瑞真棒,”馬佳蕓蘭也給他鼓一鼓掌,以激勵教學,“救助應該適當救助,我們還可以制定規則,篩選那些真正需要救助的人。”
塔娜高高舉手:
“讓他們干活才有飯吃”
“哇,以工代賑,塔娜也棒棒,”馬佳蕓蘭毫不吝嗇給予夸夸,“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授人以魚只能解一時之急,但授人以漁,卻可解一生所需1。”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一聲男音突然插入進來。
馬佳蕓蘭笑著望了過去,眼睛彎如一眉新月,明亮清透。
被驚艷到的康熙,又被兩聲“汗阿瑪”,喚了回來,清了清嗓音,坐下把塔娜提溜起來,以掩飾剛才半秒的尷尬。
他言:
“都無外人,不必多禮。”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是引自淮南子說林訓的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罷,這話琢磨著倒是一目了然。”
馬佳蕓蘭:
“謝萬歲爺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