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祝在工部待的也沒有他五哥想象的那么順心。
工部的工作主要涉及涉及到整個清朝的土木、水利、農業工程,此外還包括軍器、軍火、軍用器物等機器制造,礦冶、紡織等其它,以及與戶部聯合,主管一部分金融貨幣和統一度量衡1。
具體部門包括營繕清吏司、都水清吏司、虞衡清吏司、屯田清吏司、制造庫、節慎庫、料估所等等。
以上這些,胤祝哪一個都不想去。
好在他不像胤祁,把自己定格在了禮部清吏司,而是全工部上下都可以嘗試,在多且雜的事情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
一開始他目標是制造庫,但制造庫這個名字和他想象的完全不匹配,制造庫在干什么他們可以研究關于皇帝車駕、冊箱、寶箱、儀仗等一整年1。
“好無聊”
但既然來都來了,胤祝也不打算空手而歸,不是手上橡膠正好搞出來了嗎
把汗阿瑪的車馬改一改、修一修,也能讓他刮目相看。
橡膠輪胎先搞出來。
什么
造辦司已經有啦,那就省掉這一步。
減震裝置不止橡膠問題,彈簧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東西。
彈簧又包括片簧與螺旋簧。
片簧最先被人類運用,最典型的利用在于弓,簡單的片簧也能夠一定程度上的防震,可缺點也多多;
螺旋簧在過去也有應用的痕跡,但往往都屬于個人或皇室機關秘密,幾千年來時不時傳承斷一下,近些年,還是榮妃母子的機械時鐘,正式讓彈簧一詞進入工匠們視線,有了固定的概念與名字。
對于工部想給彈簧取名“祁簧”或“祝簧”,雙胞胎是拒絕的。
現在可以把彈簧也跟著運用起來,
其實胤祝不是第一次運用彈簧,機械時鐘、玩具車上都有,但馬車畢竟不是玩具,對螺旋簧材料性能要求更高。
抗拉強度等級不同。
也就是說,胤祝先要把彈簧鋼材更新一下,于是來到與金屬更有關系的虞衡清吏司,詳細了解冶鋼過程。
鋼這種材料下限到上限都很高。
古代最早出現鋼,在春秋時期,已經傳說中的銅格鐵劍出現,且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制造的兵器簡直就是天下聞名。
其他人讀史書的時候讀史書,胤祝讀史書的時候,與五哥一起討論,關于史記和茍子中描寫的楚國刀劍的鍛造過程,并且根據其刃鋒象蜂刺特性,一致判斷這不是鐵,鐵制品會過于柔軟。
可是傳承早已消失。
不過郭羅瑪法已經在宮外為他們搜尋到兩把據說上千年的寶劍,是楚地某一位富商收藏,說是祖上流傳下來的。
但懂得人都懂。
富商家中頂多能追溯個三、五百年,這種千年寶劍很有可能來自于春秋戰國的民間盜墓。
因涉及鬼神之事,每個朝代都會明文禁止此事,但總有人為了利益鋌而冒險,戰亂時候,盜墓更是猖獗。
扯回來,雖然煉鋼出現那么早,但冶煉技術千年來進步卻很有限,主要包括炒鋼、炒鐵滲碳、灌鋼、百煉鋼等幾種。
胤祁現在能做的也很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