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正好十五,即每個月眾妃向皇貴妃請安的日子。
馬佳蕓蘭一出現在承乾宮,便感覺到無數目光往自己身上刷一下集中過來,宮中的美人越來越多,還真有點吃不消。
好在惠妃有幫分擔一部分焦點,安嬪也承擔一小部分。
宜妃總是先聞其聲的那個:“本宮今個兒一大早便聽到宮里喜鵲嘰嘰喳喳地叫,想必也是在跟兩位姐姐道喜。”
其他人也笑著你一句我一句奉承起來,內容大概是:“彥郡王,大貝勒,四貝子,五貝子,六貝子都是少年英才,榮妃娘娘、惠妃娘娘、安嬪娘娘可以享福了。”
馬佳蕓蘭聽見宜妃調侃她們還無感,但看見一個十六、七歲的年輕庶妃,帶著一臉慈和的笑容,不禁抽了抽嘴角。
對面的惠妃晃了晃神。
以往她聽見太子在大阿哥面前心中便會出現隱晦情緒,現在又增加一個彥郡王,聽到恭喜聲心中無一絲一毫歡喜不說,只覺得她們全部都在諷刺自己。
按道理,惠妃不是這么沉不住氣的人,可讓她郁躁的不止老對手的兒子騎到自己兒子頭上,還有自己兒子的“叛逆”。
昨天她才跟保清小吵了一架。
原因在于當惠妃和往常講太子壞話一樣蔓延至二阿哥、隱晦表示萬歲爺偏心時,大阿哥胤禔持不同意見。
胤禔回:“額娘,雖然兒臣自不比胤祉差,但這次的紅薯土豆玉米西紅柿,確實是胤祉立了大功;胤禛胤祁胤祝也還過得去,若非胤祁發現阿芙蓉,或許此次賜封的只有胤祉一人。”
大阿哥不服胤礽更多來自小時候的恩怨,明明他最年長,但見到胤礽還需要行禮,不管干什么,都處處低他一等,只因他是中宮嫡出,兩歲多便被冊封太子,但胤祉的功勞確實是靠他自己掙出來的。
假如他不認胤祉的功勞,和光享太子之位不立功的胤礽有何區別胤礽:
胤禔認了這個。
但他不認為自己會一直比胤祉差,不過一個郡王而已,遲早他也會追上。
惠妃卻只覺得還未成婚前一向在自己面前百依百順的兒子,為何變得如此不孝,氣的她胸口一突一突地疼。
大福晉伊爾根覺羅氏想要開口勸兩句,針一樣的目光往他身上扎。
苦笑。
伊爾根覺羅氏明白惠妃這是把錯又全部強按在自己的頭上。
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大阿哥犯錯,怪自己沒有勸他;大阿哥忤逆,怪自己帶壞他;大阿哥請安少了一次,也是她的錯仿佛只要她活著便是個錯誤。
都說女人出嫁相當于第二次投胎,伊爾根覺羅氏深深明白這一句。
隔壁妯娌顏扎氏的婚后生活可真讓人羨慕,榮妃娘娘明明看著是個不好說話的,卻不想是這么講規矩的人。
據她所知,彥郡王的院子里全然不像他們家,榮妃娘娘從不插手,惠妃恨不得把兒媳婦的陪嫁丫鬟都換作自己的。
光是格格對比,聽說彥郡王后院至今也只有汗阿瑪賜的兩個格格,但大阿哥院里全是惠妃娘娘挑的,每年至少得進兩個妾室,生怕大阿哥少了伺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