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當初的胤祉一樣,胤祁胤祝在行軍過程中也有個適應過程,這個并不像他們想象中那么簡單熱血,更辛苦更艱難。
一路風沙不說,水土不服也很正常,生病什么的并不罕見。
但不會有人停下。
大軍連續騎馬一兩多月趕路,駐扎帳篷遠不如一張床舒適,草原、沙漠、高溫、寒冷、冰雨都遇見過,如何克服生理與心理上的困境。就是一本現實兵書。
胤祁胤祝與塔娜再次相見,塔娜與他們記憶中很不一樣,身上的首飾幾乎沒有,衣服也是改制后的護甲戰袍。
她皮膚不再像在京城中那樣白皙細膩,身體結實有力,而且出嫁后又長高了一些,在八旗士兵里都算個頭高的。
塔娜眼睛明亮而清澈,她的臉上時刻洋溢著自由陽光的笑容。
“姐”
“長姐,我們超想你的。”
“都長大了啊。”塔娜記得她出嫁的時候,兩人還是比她矮兩個頭的小蘿卜頭,一轉眼已經成為了翩翩少年。
在塔娜的幫忙下,五阿哥、六阿哥很快混入軍隊中,還學習了很多行軍打仗的知識,產生更多發明創造的靈感,讀萬卷書與行萬里路都很重要。
軍隊繼續前行。
打仗并非三、五天的事情,而是一場非常持久的消耗戰。
為打贏這場戰,康熙下令,花銷當前國庫四分之一的白銀,準備十萬軍隊充足的糧草,光是糧食的車有超過六千余輛。
更有在蒙古漠南的榮憲公主府輔助后勤工作,糧草也分擔一部分,他們的醫療條件也遠遠領先于噶爾丹。
冷兵器為主的戰爭,很多時候,比的更是糧草的消耗,兵數越多的越需要注意。
噶爾丹的糧草儲備遠不如大清,且人力有差,為了抵抗清軍,他們不得不把主要人力集中在同一個隊伍。
正因如此,噶爾丹在勘測清軍行軍路線后,終于選擇與康熙率領中路于三個月后在克魯倫河進行第一次大規模的正面抗擊。
這是塔娜第三次與噶爾丹正面交鋒,前兩次都屬于小規模戰役,而這次雙方的軍隊都超過三萬,不相上下,腎上激素狂飆,恨不得立馬策馬狂奔。
但她明白戰斗不單單靠一個人的英勇,何況主將是汗阿瑪。
一切以康熙的命令為主。
首先,在五阿哥、六阿哥陣營的遠程炮火率先打響第一仗。
噶爾丹軍也有羅剎國的炮,但他們的裝備與清軍的改良版相比,實在是相差甚遠,同樣的距離只有他們中招,敵人毫發無損,而且威力有兩、三倍之差。
炮火轟出了個開門紅。
清軍雖然遠程打了個開場勝利,但也沒有冒然讓騎軍與步軍前行,直到確認將對方的炮軍大部分逼退或毀壞,才作下一步指令。
公主阿哥的上場已經是第三、第四輪的廝殺,且因防著對方的鳥槍,他們都在對方槍火射程范圍之外,且以遠距離射擊為主。
現在的鳥槍子彈包括鋼彈與鉛彈,還還是鉛彈居多。
人體被鉛彈射中,往往會將所有動能全部釋放出來,導致人體組織出現喇叭型空腔,創傷面積是彈丸截面積的上百倍,再加上鉛中毒后遺癥,在這個時代,死亡率高達百分百。
好在對方的鳥槍數量非常有限,鳥槍射擊前預見明顯,鳥槍體型過多,策馬躲避并不是傳說,一旦超出距離,鳥槍的射程還不如弩與箭來的遠與精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