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額娘的。”
胤祁在一邊假裝不服氣,高高舉手:“額娘,額娘,這兒還有一坨人呢。”
馬佳蕓蘭:
“這叫論功行賞。”
“這功也不能讓二哥一個人得了吧,”胤祁嘟囔著自己和小六也有幫忙。
“小六”胤祝踹了他一腳。
馬佳蕓蘭與胤祉一起圍觀雙胞胎干架,這樣的悠閑日子可不多,讓他們想到小時候,雙胞胎也是這樣讓人歡喜讓人憂。
在雙胞胎幼稚地斗來斗去第n個回合時,馬佳蕓蘭也問起胤祉的工作。
這些日子不止她忙,胤祉可能比她還忙,他除了忙自己這邊外,還有手上的工作,關于整頓八旗。
八旗的事情馬佳蕓蘭也知道,可太知道了,這件事還是她提醒的。
八旗在這個年代是驍勇善戰的標簽,到了后世,則給人貪生怕死、紈绔子弟的負面影響,究其原因,還是與體制和人的本性有關。
首先,幾乎每個人都有惰性,貪圖享樂是人性弱點之一。
八旗中不止包括皇宮貴族,還有更多的普通兵丁,他們才是八旗的基石。
皇權統治者也非常明白,八旗是清朝皇權的支柱根基,他們為了維護八旗的兵力,從順治開始,便頒布許多政策。
為他們不少福利,比如,豁免稅賦與勞役,每個月還有月俸;也為他們框出非常多的限制,諸如不提倡經商等其他生計,專注于騎馬射箭,保持兵力。
以上的政策在戰亂時期或許能夠凝聚兵心,轉到在和平時期,卻成了八旗貪圖享樂的一部分,游手好閑、斗蛐逗鳥、好逸惡勞,逐漸成為他們的標簽。
他們活成了大清的“寄生蟲”,還是尾大不掉、無法從根本上擺脫的那一種,畢竟大清的建立便依靠八旗。
待三藩平定后,八旗的兵力與精神狀態已經有明顯下滑;等大清戰勝噶爾丹后,疆土基本上衡定,有小危險,但暫時翻不出什么驚濤波浪。
在馬佳蕓蘭提醒過后,胤祉便一直有注意這個,只是之前漠北未平,暫時不能把這個擺在明面上。
現在噶爾丹的勢力已經瓦解,蒙古一步步被塔娜收入囊中,大清陷入平穩時期,胤祉便將這個問題重視起來。
不過凡事需要證據,直接上去說已逝皇瑪法與汗阿瑪的政策行不通、八旗會變成廢物,這當然不行。
胤祉選擇以數據說話,先開始收集證據。
他先借著噶爾丹的論功行賞,介入了兵部的輔助整理工作,又借著過去科普表格與出征噶爾丹在兵部累積的人脈,收集整理八旗二十多萬士兵的個人信息表、匯總表。
這確實是一個海量的數據庫。
好在胤祉不是一個人。
他
如今是親王爵位,府上的附屬官、侍衛等加起來有數十人,何況還有他從天南地北召集來的門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