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數字不識字的都能認識,軍隊中目不識丁的人事情還不少。
在場沒有智障,阿拉伯數字的12345又過于簡單,基本上一看即會,幾十上百上千計數也一目了然。
當然,也有讀書讀傻了
的人學是學會了,但他認為這什么阿拉伯數字始終屬于外邦文化,不值得學習與借鑒。
他們甚至開始委婉攻擊彥親王對西方的關注是不是太深。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外邦那么多國家使用阿拉伯數字,肯定有它的過人之處,學習并不是一件丟臉的事情,只是在學習之前,我們需要辨認,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胤祉這么回應,“而且學了阿拉伯數字,并不代表放棄我們自己的文子字,我們的壹貳叁也很優美,在書面上更適用。”
他又舉了幾個例,不說近期的紅薯、玉米,從漢至晉傳入的品種有蒜、芹菜、蠶豆、香菜、豌豆、茄子、黃瓜等,難道這些東西不吃啦還有武器,火藥是漢人發明,但大炮和鳥槍可是從西洋引進,他們八旗可還有火器營。
最鼎鼎有名的佛學,在場信佛的臣子們怕是不止一個。
胤祉也是頭一次在朝堂上透露這樣的觀點:“稟汗阿瑪,兒臣以為,盤古開天地,女媧補天造人,三皇五帝,夏商周,春秋戰國我們擁有燦爛輝煌的遠古文化,是比外邦建國史還久文化大國,我們不懼怕學習一些對大清百姓有用的時候好東西,并且把它們融于我們的文化,讓文化強國名副其實。”
見無人再反駁,胤祉繼續講關于八旗軍編號,這些編號類似于現代身份證號,但與身份證號又有不同。
排在第一位的數字代表八旗,即鑲黃旗、正黃旗、正紅旗、鑲紅旗、正白旗、鑲白旗、正藍旗、鑲藍旗,然后才是滿漢蒙及其他民族的劃分。
除了抬旗外,以上這些都很少變化,而抬旗是非常稀少與罕見的事情,自清建國以來,抬旗者也寥寥無幾。
接下來則是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不同陣營,末尾兩位數是個人編號,全部數字集合起來也不會太多,但只要了解規則,光是看號碼,便能對這個士兵有所了解。
已經有人在思考編號的現實運用,他們立馬想到第一個問題:“如何分配這個號碼”
像是現代人車牌城市號碼有abc區別,以及對號碼888、666等吉利數字的要求,古人當然也會在這上面較勁兒。
比如第一個數字與八旗相關。
123肯定屬于上三旗,45678屬于下五旗,但上三旗當中誰是1,下五旗當中誰是8,這就確認非常困難。
胤祉趁機提出奏折上的第二條內容將考核常態化、普遍化、日常化,包括規律性體測、隨機抽檢,以及季度年度比賽,還有展示大國的演示等等。
這也是讓八旗士兵們活起來,讓武將有事可做、有賽可比,可以根據第一輪比賽的結果,來決定123數字排序。
胤祉描述這個的時候沒有借木板,而是把沙盤拿了出來。
沙盤上按一定的比例,用橡膠、泥土、木質等多種材料仿真軍營、士兵、道路、河流、樹林等,因工匠手藝過于細致,包括顏色在內都根據現實情況來,看上去栩栩如生。
其實類似沙盤這種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