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少峰道:“水泥和水泥是不一樣的。取材不同,鍛燒的時間和火候不同,最后得到的水泥也不同,包括凝固時間和強度也都是不同的,沒有足夠的匠人去研究這些玩意,單靠咱們兄弟兩個去試驗么?
還有鏡子,你知道這玩意有多暴利吧,但是這玩意的成本你也知道,就是拿沙子燒出來的——如果用同樣的沙子能燒制出更好的玻璃呢?如果玻璃里面完全做到沒有氣泡,那我們是不是能賺更多的銀子?
還有鋼鐵,這東西的重要性不用我說你也知道,那么生鐵和熟鐵的區別你知道不知道?怎么讓鋼鐵的質量更好?怎么讓鋼鐵的產量更高?”
等朱瞻基再一次無可奈何的點頭承認之后,楊少峰又接著道:“還有學堂。別的地方沒辦法,但是從京城一點點的開始改變,讓所有人都能讀上書,不求他們能吟詩作賦,只求這些人會讀會記,這就是天大的好處了。
因為讀了書的人會用腦子去思考問題,哪怕是朝廷有什么政令下達,這些人也能知道是怎么回事兒,也就不會被人蒙蔽裹挾。”
朱瞻基嘲諷道:“對,你說的都對,但是有一個問題你有沒有想過?”
楊少峰扭頭望著朱瞻基道:“什么問題?”
朱瞻基道:“你看看你做的規劃,光是排水系統用的水泥管就有一丈寬,路面之下全是密密麻麻的排水系統,這深度得有幾丈了吧?”
楊少峰指了指圖紙上面的道路,嘲笑道:“像這種巨大的城池,排水系統做不好,平時被百姓排出來的那些廢水不說,如果趕上一場大雨,你就等著水淹城池吧!”
朱瞻基無語,過了半晌之后才道:“你這是怎么規劃的?照你這么整,估計百年不遇的大雨也淹不了!”
楊少峰道:“百年不遇?你一座都城就用百年?敗家也沒你這種敗法!告訴你,這是按照千年不遇的大雨來準備的!還有,難道你沒發現這些排水的通道還能用來行軍么?”
朱瞻基搖了搖頭,問道:“那路面呢?路面規劃的這么寬,幾條主路能并排跑十幾兩馬車,尤其是這些路面上你還要用漆來畫線?光漆就得用掉多少?這些都不用錢的?順天府有這么多的馬車?”
楊少峰嘲笑道:“光看眼前是不是?想想邊市城,原本那座用于邊市貿易的小城為什么要擴建?這是都城,以后少不得會有大量的百姓想要擠進來,你不提前準備好,以后你就等著反復拆遷擴建去吧!
還有,這圖紙上面不是有標注的箭頭么,這是雙向十四車道的主路,剩下的那些道路基本上都是雙向十車道,輔路也就是四車道而已。
別說沒有這么多的馬車,還是以邊市城為例子,你想想年前的時候,舊城區都擠成什么樣子了,那些韃靼人和瓦剌人不說,光是我大明的商人就有多少?他們運送貨物的馬車又有多少?不建的寬一點兒,等人多了之后擠不死你!”
朱瞻基點頭,問道:“錢呢?我承認,按照你的規劃,這座都城將是史無前例的巨城,你所謂的這些什么科研也好,教育也好,統統都能有足夠的地方,甚至百十年內都不用考慮擁擠的問題,從古至今就沒有比這更好的都城了。
但是,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