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6月29日,周六,晴。
聞昭非騎著三輪車載著林瑯和寇君君,三輪車前是趙信衡騎著自行車載著簡老。
相比自行車后座肯定是三輪車貨箱的板凳,更平穩更寬敞更好坐。
簡老說著要他來騎三輪車,寇君君請簡老坐貨箱,他們互相說服謙讓時,聞昭非提出來讓趙信衡載簡老,他騎三輪車載著林瑯和寇君君。
繼續謙讓下去純粹浪費時間,寇君君和簡老一思量就同意了。
六點三十分鐘許,他們就從十里屯出發,八點剛過就抵達明水鎮外的國道卡口。
這條國道沿著大江重要支流的明水河而走,再橫穿明水鎮匯入邊境線國道。同時它也是附近數個國營農場和林場對外交通的重要道路。
在三輪車駛入明水鎮中心的主大道后,林瑯明顯感覺到這里和西南寧山縣的區別。她在寧山縣時經常會有迷路的風險,大道巷道和石子路交匯蜿蜒,有時走著走著就不知跑到什么街區去了。
但明水鎮就一條筆直的大道,所有房屋工廠都沿著大道兩邊建設,房屋格局和房屋之間的距離都大同小異,一切都規整順當,非常符合強迫癥患者的審美,同時沒有迷路的風險。
明水鎮的街區就在大道兩邊房屋向里的內道里,供銷社、郵局、辦事處等都集中在這條內街里。
“生活在明水鎮里的大部分人,都是三家國營木材加工廠的職工和家屬,你看到的這些人都是往工廠去的,”寇君君輕聲和林瑯介紹明水鎮的人文情況,一個在廣闊林場基礎上建設起來的年輕小鎮。
這里的大部分人也以自己是工人和工人家屬為榮,農場上的不少知青和當地男女青年都以嫁入明水鎮或加入工廠,作為自己未來的規劃和晉升方向。
“原來如此,”林瑯輕聲應著,她仿佛已經看到未來退耕還林,禁止采伐后,這個在林場基礎上存在的小鎮是如何蕭條和寂靜。
但眼前的明水鎮依舊生機勃勃,人人臉上都帶著憧憬和驕傲。
“回收站就是這兒了,你老師和你爺爺每年都要過來幾回,清單給我瞧瞧,我幫你們一起找,”寇君君不給林瑯拒絕的機會,說著就拿過林瑯手里的單子看,再安撫地拍拍林瑯的手背。
“時間還早,剪頭發和拍照都不著急,我要收草藥也是下午的事情。”
林瑯抱住寇君君蹭蹭,滿是感動地道“謝謝師母,您可千萬別累著自己。”
聞昭非偏頭看一眼林瑯愈發自然地和寇君君撒嬌的模樣,眼中浮起笑意,收回目光,他將車停穩在回收站大門邊,再拉好手剎和手動上鎖。
一直都騎在三輪車前面的趙信衡和簡老,更先他們進到回收站里攀談和查看。
林瑯和寇君君下車來后,林瑯就翻出布包里的口罩給眾人分,這也算是她去過一次回收站找東西的經驗了。
聞昭非走來幫林瑯將兩根辮子團起來,用發卡固定,再看著她低聲道“要幫忙就喊我,記得了嗎”
“師母也是,”聞昭非又看向不遠處的寇君君,他和老師趙信衡都跟來了,肯定不會讓林瑯和寇君君做什么體力活兒。
“知道,我有老趙呢,你照顧好佩佩,”寇君君笑了笑,也不多看面色微紅的林瑯,她先朝趙信衡和簡老走去,順便把林瑯拿出來的口罩帶給他們。
林瑯又從布包里翻出新棉布手套遞給聞昭非,雙眸彎起,“三哥幫我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