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人離開了大西嶺,到了大羌國的京都鄉陽城,已經是半個月后。
至于為什么要來京都,是因為從諸戰那兒打聽到龍形玉佩的另一半在當今陛下手里,她自然要就近想辦法混入皇宮去取之,而諸戰明知道龍椅上那人要殺他,他還回來自投羅網,也是因為他有必須回來的理由。
他上戰場被敵方蠻夷之國的人圍困,身后卻并沒有人支援,不僅沒人支援,他忠心的部下都被那人調走了,留了一個墻頭草為皇帝辦事的副將,在他入困之際沒想著救,反而以叛國的罪名將他圍困起來,極致絞殺,若非從石雄那兒聽到有消息他做了一手準備,加上天降大雨,老天都在幫他,他才能逃過一劫。
那人要以叛國罪弄死他,還打算先斬后奏,不就是怕兵權旁落么若非他不死,他忠心的下屬定為想辦法為他翻案洗刷冤屈,若讓人知道那人只是忌憚他就要殺他,恐怕朝廷都會動蕩,他掌握的諸家軍是絕對不會歸順他的,至于其他人,也會生出兔死狐悲之感,這是那人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他死在外面,再安上一個罪名,來個死無對證是最好的。
只是這么長時間了,副將恐怕早回去稟報他還活著了,既然他還活著,以他對他的了解,保不住他會狗急跳墻對他的部下下手,那些人算得上真正完全忠心于他的人,是他八歲上戰場后,多年來行走鄉野收留的人,他給他們再造之恩,他們對他也是絕對忠心的回報,更有一些難得的,已經走上了條不錯的道路,比他混得好的也不是沒有,當今少年丞相便是他為他鋪路的,掃平了科考的黑暗,讓他有了向上爬的機會。
除了少年丞相,還有更多作為他下屬,或成為謀士,或成為死士,他們都向著他。
那人恐怕就是察覺到了什么,才迫不及待想除了他。
他幫助少年丞相的事沒有其他人知道,不過丞相多次為他說好話,為他邊疆戰事便利恐怕也早引起了他的懷疑,懷疑他和丞相關系匪淺。
諸戰想到這些,忍不住嘆了口氣。
他從來沒想過造反,哪怕他有那個能力,可被逼到了這一步,死里逃生后他不得不回來,回來通知那些被調走的部下,讓他們小心行事,讓他們知道皇帝對他的所作所為,至于他們最終的選擇,他不會多加干涉。
無論是同他隱退朝野也好,繼續為皇帝做事也好,造反也好,都同他無關了。
至于少年丞相,相信他走了后,他才是真正想站起來的那個人,他的智商和神機妙算根本不用他擔心,因此說了他的事后便隨他去。
畢竟他厲害,比他的部下聰明多了,要保全自己完全沒問題。
至于龍椅上的那個人是不是能應付得過來,就完全不是他關心的了。
被這樣對待,諸戰回來想的是讓自己的人避免災禍,而不是聚集人起來造反,同李黛兩人也是有關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