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供氧裝置安裝好,這里沒有氧氣,別出什么岔子。”十七月十號,新藍三號星上,孫冬云風風火火的指揮著。
新藍線上有311320十座星球,為了便于統計,他們將其稱為新藍1號星,新藍2號星等。孫冬云是陜省工程隊隊長,曾參與艾蘭特第一批開荒工作,這次任命為三號星的基建指揮隊長。
“我們經過反復測試,絕對符合星際標準。”孫冬云說完,遠處一個戴氧氣頭盔的青年道。
青年名為趙柯,京云物理系博士生,這次來到星際后,先在比亞里卡學習半年,之后回到星藍發展,曾參與星藍星能武器項目,是一個有豐富經驗的技術人才。
“天快黑了,忙完這塊先回來休息。”孫冬云看了看時間道。
“好”趙柯說完,繼續認認真真的工作著。
孫冬云在四周轉了一會兒,回到最近的飛船上。
“呼,終于舒服了。”他剛一上船,直接把身上的防護衣和氧氣頭盔摘掉。新藍一到十號都是無生命星球,他們下船活動需要佩戴專業的防護設備,這里的機器人也是經過防腐蝕處理的。
“建的怎么樣了”孫冬云喝了杯水,走到總指揮室問。
“燃料站和儲水站已經建的差不多了,港口倉庫通上電就能使用了。”工作人員打開新藍3號的虛擬基建圖道。
新藍三號地表面積500平方分公里,政府在這里規劃了五十個燃料站,五十個儲水站,每個燃料站點又有多個的大型倉庫,中轉補給超市。
新藍3號前期投資了70億,加上后面的專業機器人,整體投資能有100億,十個星球加起來至少1000億。
“太燒錢了。”工作人員說完后感慨。艾蘭特星球當初購買時七千多億,新藍3號已經夠買了一百個艾蘭特了。
“不管燒錢不少錢,咱們總算有自己的路了。”孫冬云嘆了口氣道。要想富先修路,現在不管錢多錢少,他們總算有自己的路了。
他在飛船上呆了一會兒,接著換好衣服去外面工作。晚上七點,一艘元古飛船緩緩駛來。
“這里”孫冬云揮舞著旗子為飛船引路。
七點十分,飛船停在基地旁邊的飛船場上。
“孫隊長。”飛船停下來后,趙小亮從上面開心的下來。
“精神了呀。”孫冬云錘了錘趙小亮的肩膀道,趙小亮曾是陜省工程隊的,以前一直在他手底下當兵。
“這兩天吃的好睡得好,人也胖了一圈。”趙小亮見到老隊長后格外激動。
“秦秘書沒來”兩人聊了一會兒,孫冬云看向趙小亮身后。
“在五號星上,要過兩天才能過來。”兩人口中的秦秘書是秦英,他們都是從營養劑時期一起走過來的。
“東西準備好了沒有”趙小亮問起正事。
“準備好了。”
孫冬云說完后,趙小亮對身后示意,接著飛船艙門打開,從里面出來一艘純黑的小型飛船。
孫冬云和趙小亮乘坐基地飛船在前面引路,黑色飛船在后面跟著,半小時后,眾人來到一個隱蔽的軍事基地前。
小型飛船艙門打開,里面出來一艘三十米長的卡車,卡車上有一個銀色武器裝置遠程式星能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