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示意文件某處空白的地方“這里簽嗎。”
賀曉遠把筆遞過去,提醒道“您可以看看條款內容,有問題或者疑惑都可以問我。”
戴志文已經在簽字了。
賀曉遠心知戴志文是個心眼不多的“老實人”。
簽完字,賀曉遠和戴志文正式聊起天宇戶外。
原來天宇戶外的天宇是戴志文兒子的名字,戴志文是跟著兒子小時候早教班的一節戶外課,覺得戶外課比室內課更有趣、對小朋友更好,可市面上卻沒有這種專門的戶外課可上,才產生了自己做一個的想法。
最早他們就是“草臺班子”,他和老婆兩個人,自己在外面發傳單宣傳,自己設計課程、戶外線路,自己帶隊帶班,從“小而精”做起,五節課、十節課一賣。
后來會員多了,拉了家里的其他親戚、招了人一起干,三年時間,會員總共三千多、遍布全市。
而課程主要就是周六周日兩天,一天一節課,一節課一個行程,課程均價在一百五,爬山、游湖、下鄉都有,如果涉及更多費用,會另外再照情況收取。
戴志文說一般都是他帶隊,天氣好人多的時候,一節課可能會有二十多個孩子家庭一起參加,人少也會至少有七八個。
一年365天、52周,基本每個周六日都不會閑著,就算天氣不好,他們也會有nb的選擇,比如把爬山改成去鄉下農家樂,農家樂的農戶也是自家親戚。
賀曉遠邊聽邊默默算了筆賬一年52周,全滿就是104節課,不可能每個會員每周每天都來,就當一個孩子家庭一次買的25節課可以在一年內上完,按照一節課均價150,那一個家庭一年的報課費就是3750,三年積累三千會員,那就是一千一百二十五萬。
三年一千多萬流水,營業時間也只是周六周日,賀曉遠就算不清楚其他少兒課程有多賺錢,但天宇戶外絕對賺得不少。
尤其它還沒有門面、人工費用也低,宣傳除了早先的發傳單,后期全靠口碑,爬山下鄉這類也沒有什么運營成本。
賀曉遠心道這項目看起來小,盈利模式卻十分的不錯。
等天宇的情況聊完,賀曉遠問戴志文對融資擴建有什么想法的時候,戴志文撓撓頭,有點不好意思的樣子,說“我本來是想自己投點錢擴的,后來不是和欣欣的叔叔,就是你們薛總,聊了聊么,他跟我說自己擴,擴得不好就容易賠,不如找投資人。”
“我去年剛換了房子,確實手里資金也不太夠。”
賀曉遠點點頭,表示他了解了,問“你大概想要多少”
戴志文說得有些小心翼翼“三、三百萬到五百萬之間。”
賀曉遠估的也差不多,跟著問“對團隊規模的擴建現在有什么想法嗎。”
戴志文“我打算招點人,在另外兩個區也”
下午,賀曉遠回公司寫項目申請和項目企劃,他決定做天宇這個項目小歸小,不比跟陸琛演戲挖人正經多了。
賀曉遠不怕cas,有的做、做好就行。
他正對著電腦敲項目申請,擱在桌上的手機響了,且消息提示音一直不停,似乎是有誰給他連發了很多的消息。
賀曉遠拿起來一看,是戴志文發的關于他對團隊擴建、會員招入、課程更新的種種想法。
本來這些想法賀曉遠之前見面的時候是讓戴志文想好了寫下來發給他的賀曉遠的意思是歸整好思路,條理清晰地寫一份文檔,然后郵件發給他。
誰成想戴志文全發在微信,還是想到什么發什么,一點條理性都沒有。
賀曉遠正在寫申請,暫時沒理,手機調成靜音,由著戴志文發去了。
等他寫好申請看手機,戴志文竟然給他發了幾百條信息,最后一句“賀經理,你覺得怎么樣”
賀曉遠“”
賀曉遠只得回稍等,我看看。
想了想,發過去戴總你好,可以把你說的這些整理匯總下給我嗎。
戴志文哦,好的。
于是就在賀曉遠看消息內容的期間,戴志文發了個文檔過來,賀曉遠點開,以為戴志文匯總整理了思路,結果他那些12345全是零散的,也就是把聊天記錄上的內容復制黏貼到了文檔上。
賀曉遠有些哭笑不得。
他倒不覺得戴志文是故意的。
應該是戴志文久不上班,外加用微信跟人溝通習慣了,所以表述上都會比較零散。
賀曉遠也沒讓戴志文重新寫,自己開文檔,對著聊天記錄把戴志文的思路歸整了一遍。
歸整完看了看,賀曉遠很快看出了問題戴志文對擴建似乎是沒有具體的概念的,他想法很多,但對應不到具體的“數額”。
比如他要增加課程,這需要課程的研發,研發是有成本的,這個成本有人員工資、戶外探路等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