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再去理會其他問題,季書進房中睡了一覺,顯然他也到了極限。
一覺醒來,季書找來趙云、太史慈、周泰、徐盛開始議事。
見人都到齊了,季書開門見山道。
“既然大哥沒事,那江東大局就沒有問題了。咱們首先來說說眼下的境況,再討論如何行動吧。”
“根據面前的情況看來,此次叛亂是劉繇勾結世家所為。”
“劉繇隱瞞了陳家、陸家等一些偏遠世家調動人馬的消息,并負責在世家動手的時候控制住建業守軍,防止我們出城救援。而世家則負責獵殺伯符。”
“二公子孫權也摻和其中,絕對脫不了干系。”
頓了頓,季書還是說出了孫權,他雖然對韓當沒說出口,無法說出口、不忍說出口。但他早已斷定了孫權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他相信他絕沒有冤枉孫權。
眾人無不沉默。
兄弟相殘
這何止是棘手有些事恐怕非得等孫策醒來才能下決定了。
誰也不知道該怎么接下這個話題。
良久,太史慈輕輕一嘆。
“劉繇正是打算事成之后擁立二公子做江東之主。”
“還有,我聽周泰說主公遭遇了兩次刺殺。我連夜審了抓到的3個世家家主,根據他們的供述,刺殺不是他們安排的,二公子也給了他們些口頭上的承諾,還有一個叫鬼影的人在其中為他們牽線搭橋。此人若不是二公子的人,恐怕就牽扯到了第三方勢力。”
聽了太史慈的話季書看向周泰,見他輕輕點頭,季書陷入了沉思。
季書更傾向于有第三方勢力摻和其中,不是季書看不起孫權,孫權固然有些城府和氣魄,但是如此龐大、縝密的謀劃絕不可能出自他的手筆。若他有這個本事,歷史上的“東吳”恐怕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現在可以確定了。孫權和劉繇互相勾結,想要奪取江東大權。一些世家對大哥恨之入骨,得到了孫權的承諾便鐵了心要除掉大哥。除此之外,還有其他諸侯的密探在江東攪風攪雨,為他們牽線搭橋,只是沒抓到鬼影還不好妄下判斷。”
其實對于“鬼影”這樣古怪的代號,季書有了些猜測,他知道能有這般深謀遠慮的謀士的諸侯恐怕只有劉備、曹操和董卓三人。
而他又知道后世有一個被譽為“鬼才”的男子,只是有些東西他不方便擺到臺上說,太過篤定反而解釋不清。
“既然事態明了,那我們下一步就是打回建業去咯”周泰開口問道,可以聽出他有些磨刀霍霍、迫不及待了。
“調動廬江和柴桑兵馬過來穩妥些。”
徐盛開口勸了勸,他顯然有些遲疑。
說實話他想為韓當報仇,世家的人他絕不會放過,現在他可知道了建業城中還有好幾個世家派人參與這次造反。
可孫權怎么辦徐盛覺得自己絕不會原諒此人,但是他是主公的親弟弟啊主公若問諸將,殺還是不殺,自己又該怎么回答他茫然了。
“調兵倒大可不必了。世家叛軍此次為殺了主公也是傾盡全力了,手下再沒有什么可用之兵。至于劉繇和孫權,只要主公活著出現在建業城門下,你們以為還有多少人愿意為他們賣命兩千虎嘯營將士足以平亂。”
這點季書倒是敢打包票,說到底這場動亂的關鍵還是在孫策的生死。
孫策一死,江東軍的合法繼承人只剩下孫權,將士們的效忠目標自然就是孫權。那時,孫權就能把季書打上心懷叵測的標簽,號令江東各郡緝拿季書等人。
若孫策活著,那整個江東六萬將士自然只效忠于孫策。建業城中剩下的兩三千將士真的愿意為劉繇效死嗎
“各位大人,主公醒了。”
外門的士卒一聲稟報讓眾人陷入了難言的沉默。
對于孫策說,可能只是睡了一覺,而一覺醒來卻發現韓當為救自己死了,親弟弟是謀害自己的罪魁禍首之一。
咬咬牙,季書說道“我去和大哥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