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的曲藝,優美的歌聲,飄飄的長發隨著風兒起舞。面對眾人,少女的眼睛像水一樣清澈明亮,眉間的神色平靜、靈動,似乎是早已習慣這種場合,似乎因得以在眾人面前展現這般曲藝而歡欣。
眼睛無法離開那道身影,不僅是因為那婀娜的身姿,少女一切的一切都在吸引著眾人,讓他們不禁想要揭開面紗,一睹芳容。
然而僅僅只是見一面的機會都是難得的。
杏兒姑娘表演完之后就退到屏風后面的房間歇息了,而眾人則開始爭奪起和杏兒姑娘共進晚餐的機會。
沒有隱含的意思,真的僅僅是簡單地吃一個飯的機會。
“三十兩紋銀。”
“五十兩。”
“六十兩。”
“一百兩。”
“我出一百五十兩”
武家公子的聲音蓋過眾人,好像一錘定音。
嘖嘖這勢頭讓周泰都很吃驚,沒想到這些公子哥們也挺有錢的嘛。要知道1兩銀子就是一千錢,150兩就是15萬錢,僅僅是為了和杏兒姑娘吃一頓飯。
其實這和季書還有點關系,這里不得不提到季書的勸良令。這是從齊民律中衍生出來的,禁止人口買賣,官方不承認賣身契約。
那么問題來了,一旦賣身契約無效化,那些被賣到妓院的娼婦和被賣到青樓的藝伎會怎么樣
許多被逼良為娼的女子得到了解放,一部分人從良被招收進工廠中從事紡織之類的女工,一部分人自由后嫁為人婦。當然還有一些嫁不了人或者根本不想嫁人的女子,她們也不愿意去做紡織之類的活計,依然從事著皮肉交易。
每個時代都會有這樣的人,季書并沒有高尚到抽功夫去和這些勢力玩捉迷藏,你情我愿的話便隨他們去了。但不可否認的是勸良令使得這一行當竟然吃緊了起來,一些低級的妓女身價都漲了數十倍,那些高雅的藝伎在有錢人世界里自然更為吃香。
以前只會一些曲藝,姿色也不甚出彩的藝伎或許還會迫于生計或青樓的壓力賣身,現在卻只靠賣藝就能日進斗金。
至于那些曲藝高深、姿色出眾的藝伎就更不用說了,個個都像搖錢樹一樣被青樓的老鴇們供起來,捧在手心里都怕化了。
而杏兒姑娘作為醉夢樓的招牌,身價這么高也就不難理解了吧。
“三百兩”
周泰說完,慢悠悠地給自己又倒了一杯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