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蔣欽都是一驚,連忙圍了過來。
“怎么說”
季書繼續開口道。
“我覺得大哥的兵馬過了彭城之后,魏國可能采取兩個策略。”
“其一,是讓徐州戰場轉攻為守,退回東平、任城,必要時更可以放棄它們退守陳留、定陶一帶。這樣的話就可以抽調部分大軍前往宋縣,配合曹仁一舉攻破徐盛的部隊,圍困壽春,切斷我們的糧道。如此一來,我軍不戰自亂,必然要火速回援。而魏軍以逸待勞,對付又餓又乏的楚軍豈不是勝算大增”
“其二,則是留小部分人牽制小沛漢軍,大隊人馬趕到譙縣和小沛交界處埋伏大哥。若大哥沒有防備,說不定會因此吃個大虧。”
瞞報軍情這種事情,他們完全可以推說不知,撇開關系,卻能讓楚軍就此陷入被動。
“劉備雖然賢名傳天下,但現在可是各諸侯爭奪天下的重要時期,難保他不會出些陰招讓我們和魏軍拼得兩敗俱傷,而他坐收漁翁之利。”
結盟時,擔心我軍利用他們牽制魏軍,自己去攻城略地,占盡便宜。
如今,我們遵守諾言來幫他們先擊潰魏軍主力,他們反倒利用我們牽制魏軍,自己去攻城略地嗎
蔣欽點點頭,對季書的觀點表示贊同。
“若是宋縣增兵到七八萬的話,徐盛定然難以抵擋,撤回壽春。以周泰的兵馬和徐盛的殘兵,最多能堅持十天,我軍主力應該能及時回援。不過確實如軍師所言,那時這仗就不好打了。我軍即使能再把魏軍打退到宋縣,損失怕也不小。”
“更可怕的是若宋縣增兵到十萬,徐盛的兵馬必然一戰而潰,而周泰的兵馬定然也堅持不到我們回援。如此一來,此戰可就危險了。”
趙云皺了皺眉頭,搖頭道。
“應該不會,真發生這種情況推說什么都沒用了,這完全就是背棄盟約的行為。”
“就算我們和魏軍兩敗俱傷,劉備如愿得到兗州和青州,也必然為天下人所唾棄。”
“名聲這東西,說無用也無用,真到用時卻比性命還重要。主公沒有選擇和董卓結盟,而是選擇了漢王,就是看重了他的信義。”
“如此做,他和董卓又有什么不同我在公孫大人麾下時,曾與劉備大人相處過一段時間,他不是這種重利輕名的人。”
“我更傾向于關羽、張飛將軍擅自做主,看著魏軍主力去伏擊我們而按兵不動、隱瞞軍情。”
季書沉吟了半響,覺得趙云說得有道理些。若是第一種情況,好的話漢軍確實能坐收漁利;可如果楚軍敗得一塌糊涂,局面就難以收拾了,那時劉備不僅丟了名聲,也不一定能奪下魏國的土地。
諸葛亮和徐庶不可能毫不知情,諸葛亮百密無疏,更不會冒這樣的險。他們恐怕是想讓夏侯惇占些優勢和孫策先狠狠干上一架,同時削弱兩軍。
季書緊皺眉頭,甚至懷疑就是他們直接授意關羽、糜芳瞞報軍情,還讓糜芳來拖住自己。
“立刻傳令,全軍加速前進,追趕主公。”
“領命”
又趕了半天路,季書下令大軍停下休息。
正當季書和眾人圍在一起吃飯的時候,一道急報送到了季書面前。
“周泰送來的”
按時間算,他讓周泰、徐盛收集消息、嚴加提防的命令還沒傳到壽春才是,這時候周泰會給自己發來什么消息
季書放下菜湯,把饅頭塞進嘴里,騰出手接過信件連忙查看起來。
稟軍師,壽春一切太平,只是石亭送來的一份情報讓我有些不安。石亭附近的獵戶發現最近山中獵物大減,無奈之下只好跑進深山打獵,卻意外發現一支軍隊。獵戶疑心是魏國奸細,便報給了石亭守軍。守軍統領認為這應該只是一支山賊,就報來壽春請兵清剿。我也是獵戶出身,自小經常販賣獵物皮肉,接觸過不少官兵和山賊,我相信他們也不會認錯。我已派人去搜查石亭山林,同時派人通知徐盛提防。究竟是對是錯,還請軍師定奪。
石亭
怎么會在我軍后方
季書渾身冰冷,饅頭掉到地上還渾然不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