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同意關將軍所言。”
見徐庶這般回答,諸葛亮嘆了一口氣。
論策略、計謀,徐庶未必比自己遜色多少,只是他這個人很容易感情用事,甚至因此放棄最有利的方針。須知對國家而言,最重要的是利益,而不是感情,這也正是老師將龐統排在徐庶之上的原因。
“主公,亮以為應該同意與魏國合作。”
眾人的目光瞬間投到了諸葛亮身上。
諸葛亮初到徐州便受重用,徐庶更是對其推崇備至。和夏侯惇一戰,諸葛亮也同樣證明了自己。但是在眾人心中,恐怕還是徐庶的地位要高些,這大概是所謂的先入為主吧。
此刻見諸葛亮提出“見利忘義”的意見,關羽眼中不禁露出冷意。
諸葛亮同樣能感受到這份壓力,他在說話之前就知道會這樣,但他還是要說。這是他的使命,也是他對君王的忠誠。
“主公,若是我們和孫策合作打敗了曹操,天下局勢會有什么樣的變動呢”
他從一旁拿出地圖掛了起來,接著說道。
“曹操再怎么厲害,絕對也擋不住秦、楚、漢三面圍攻,我大哥出使下邳時所說的三家分魏絕不是妄言。”
“那時我們將得到兗州和青州,可下一步呢”
諸葛亮指著地圖環視眾人說道。
“下一步,我們定然要和董卓爭奪河北四州。和擁有天下第一的騎兵的董卓,在一馬平川的北方爭奪河北四州”
“我們若不去與董卓爭奪河北,也不去攻打江東和豫州,就只能去攻打司隸州。兗州以西是虎牢關,當初十八路諸侯才打下董卓的虎牢關,如今我們要靠自己攻打。”
“最壞的情況是,董卓拿下了河北四州,孫策拿下了蜀川、漢中。我們將在兩個大國之間被夾得粉碎。”
除了徐庶外,眾人的臉色都變得凝重,諸葛亮繼續說道。
“當然,這盤棋也不是沒棋可走。我們拿下兗州和青州后,若孫策攻打蜀國,就以他攻打漢室宗親的名義廢除盟約幫助蜀國。若秦國攻打河北,就聯合曹操共同抗擊董賊。”
“雖然不是無棋可走,但這卻是一潭死水。”
各方各自牽制,很可能回到當初春秋戰國的困局。難道真要再戰幾百年,直到下一位“秦始皇”來重新統一華夏嗎
眾人陷入了沉思。
“現在,曹操肯服軟卻讓這盤棋變活了”
諸葛亮和劉備的眼神交匯,他終于在這時向劉備提出了新的國策。
“第一步,我們可以把孫策主力放進徐州境內,讓曹操斷其后路與我們前后夾擊,殲滅楚國的十萬大軍,殺死孫策孫策一死,江東必然落入我們手中。”
“第二步,孫策戰死、江東盡喪,荊州、交州必定大亂。趁其軍心不定,我們迅速出兵,有七成的把握能一戰而克、盡收楚地”
“第三步,西取蜀川、漢中,主公的基業將穩如磐石。”
“最后便可待天下有變,從漢中、荊州、徐州三路出兵,爭奪天下,成就帝王霸業。”
劉備很倚重徐庶和諸葛亮,他知道兩人都是大才,但直到現在他才明白為何徐庶對諸葛亮如此推崇,甚至向他舉薦諸葛亮時要把軍師祭酒的位置讓給諸葛亮。
他忍不住感慨道。
“能得孔明和元直相助,劉備何等幸運孔明之言讓我如撥云見日、豁然開朗,只可惜我卻不能答應。”
“主公難道真要為了道義,放棄唾手可得的霸業”
劉備看著諸葛亮疑惑的眼睛,又環視了眾人,說道。
“曹操對人急躁,我則對人寬厚;曹操對人使用暴力,我則對人仁厚;曹操對人詭異,我則對人真誠。每每竟剛好與我相反,因此天下人將他稱為梟雄,而稱我為賢王;因此陶公才將徐州讓給我,使我得以割據一方;因此天下間才有無數英杰前來投奔我這個弱小的諸侯。這是我的立身之本,若我為了利益背叛道義,何以面對天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