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書無聲地笑了一下。
你猜我信不信
“真是如此”
蜀中形勢所真有張松口中說的那么好,
他又怎會生出異心。季書雖然未向情報部門了解過情況,但心中已經猜出了七八分。
“蜀國北有秦國虎狼之危,南有南蠻不臣之患,我更聽說,國內世家、豪強兼并土地嚴重,百姓困苦,寒門士子空有變革之心,卻無報國之路。子喬先生乃是大才,何不投奔我王”
張松剛以為季書是來打探蜀國的情報,可沒想到對方一張口就把蜀國現狀扒了個精光,竟然還公然拉攏他背叛蜀王。
張松怕死嗎
笑話,死對他來說又有何懼
他自生出異心從未與人分說,只是默默做著自己的準備,可為何先前法正一口就道破了他想叛主而今眼前的季書張口就邀他投敵
“你,你”
張松的腦子一下宕機了。他本不該如此失態,實在是法正和季書的表現讓他有些懷疑人生了。
一瞬間的錯愕之后,張松馬上想到這會不會是季書的進一步試探,而他也不打算就這么草率地決定投靠孫策。他微微作揖謝道。
“季令君錯愛了。張松在蜀國過得還算可以,暫時沒有另投他處的打算。”
季書笑了一笑,他早已不是從前那個少年,只是從張松一瞬間的反應,他心中就已明了。好在季書也不急,這才是他們第一次接觸,且等張松見過了大哥,他再看看要做哪方面的工作。
想到這里,季書作揖還禮道。
“呵呵,不礙事,我王求賢若渴,這扇大門隨時對先生這樣的大才打開。想必張先生旅途勞累,那今天在下就先行告退了。”
言畢,季書便起身離開了。
翌日。
孫策在王宮議事殿鄭重召見了張松。
張松身穿官服,帶著手持國書的副使走進大門,他掃了眼殿內兩側的文武官員,信步上前,讓副使將國書遞給了階前的宮人。
女官將蜀國國書放到孫策的桌案上,孫策卻沒有翻動,這里面的內容他已經看過,如今不過是走一遍流程顯示國交的鄭重罷了。其實他還挺煩這套虛禮的。
“使者所來為何”
孫策開始打量起階下的張松。
張松聞言,抬頭不急不緩地說道。
“為議和而來。”
孫策挑了挑眉毛,心中有些不屑。
劉璋懦弱,中原幾十路諸侯都打到了現在這個局面也不見他敢出兵爭奪地盤,早有消息說張任是私自出兵,劉璋分明是怕了,派人求和。這使者倒說的好聽。
孫策撇撇嘴,佯怒道。
“我與蜀王秋毫無犯,張任卻趁我北征偷襲荊州,可惜啊,其志大而無謀,敗軍而回。蜀王既然想求和,你張松怎敢如此狂妄”
哈哈哈
讓楚國眾人驚訝的是,面對孫策的責問,張松竟大笑起來。笑完之后,張松才拱手道。
“江東六郡本是糧草富足之地,荊州又是商賈匯聚之所,徐州貫通南北,乃兵家必爭之地。天下之富,楚國獨占一半”
“眼下,大王已經是董卓、曹操最大的敵人,還要與蜀國交惡,真當自己天下無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