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條規則里的生死協議蘇容沒讀過,但是從名字就能看出來大概是類似于進入學校生死概不負責之類的協議。雖然這樣的協議看上去是想讓學生們自愿進來送死,但實際上簽署協議這件事情本身也是在提醒學生這所學校很危險。
而第三條雖然看似是在限制學生離校,讓他們只能呆在學校等死。但事實上就算沒有這條規則,難道學生就能隨便離校了嗎不可能的。它不像是一種限制,更像是一種提醒,告誡學生最好不要離校。
但是按照她剛才的推測,校長是「祂」的化身,「祂」又怎么會為調查員好呢
由此可以分出有兩種可能。第一種是蘇容想多了,這些規則就是專門為了限制學生和調查員的,并沒有什么為他們好的深意。
而第二種則是初代校長有自己的意識,并不完全是「祂」的傀儡。
如果是這樣的話,就正好能解釋為什么「祂」會選擇在學校建立完成之后立刻銷毀這具身體。雖然這具身體本身就是用來建造學校的,建完之后自然沒有用了,但是留著也無傷大雅,畢竟誰知道未來還會不會有用。
但如果這具身體“不聽話”的話,那自然是越快銷毀越好。
思及至此,她揉了揉眉心。盡管她自認為猜測的很到位,但是在沒有證據表明這些猜測都是正確之前,她不能再繼續往下想了。
從開始思考這個問題到現在,她一路上已經用過不少“如果”、“可能”這樣的詞匯了。這些不確定詞匯,但凡有一個是推測錯誤的,那么后面的一切就都不成立了。
校長的身份放到一邊,書里的其他內容也很有意思。這十年來,學校的確沒有搬遷,也沒有大改,只是偶爾會添加一些新的設備,與時俱進。
這些年學校培養出了很多人才,大部分蘇容都不認識,但有那么一兩個名字她是聽過的。“救世之匙”的教主是從「第十三中學」畢業的學生,“圣嬰醫院”那個跑路的院長也是這個學校出來的,還有「山羊山莊」的莊園主人也是學校畢業生。
以這三個人的例子來看,想必書里面講述的其他人應該也是在規則怪談里赫赫有名的人物。
正如蘇容之前得到的情報一樣,能從這個學校畢業的,的確都是非常優秀的人才。
不過是效力于「祂」的優秀罷了,這個學校是特意為「祂」培養人才的搖籃。
在看到這一系列的內容的時候,蘇容并沒有快速翻越而過。而是意識到這里面很可能有關鍵信息,所以打起精神,一個一個看來著。
這些人才絕大多數都是正常畢業的,但經過足夠細致的專門她在書頁底部一個很短的,幾乎只有兩句話的段落里,發現了一個意外。
“楚凌,「第十三中學」肄業,和學校達成了友好的合作關系。”
一個肄業,且活下來了的學生
看到這一段的時候,蘇容眼睛都亮了。她怎么可能不明白,這一定是個突破點
但是問題在于,書里面提到這個楚凌的只有這一個小片段,其他地方完全沒有他的痕跡。沒有說過他為什么肄業,也并沒有告訴讀者楚凌與「第十三中學」和合作項目是什么。
現在她有兩種手段能探查到這個人的信息,第一種是去教務處或者是校長辦公室之類的地方,找到楚凌的學籍信息,從而了解他的具體情況。
第二種是找到楚玲與學校的合作項目,既然是合作,那么肯定在校園中有所體現,只要找到了這一點,或許他可以順藤摸瓜,摸到楚凌的個人信息。
不過現在天色已經晚了,她晚上出來的時候還有別的事情要干,這些事情恐怕得交給明天來做。
之后的內容倒是沒有什么特別的,講了講學校歷年來的改動和歷年來校長做的事。值得一提的是,畢竟十年過去了,學校還是方方面面都有了一些小變化的。
學校的墻被粉刷過,雖然還是從紅色變成紅色。課桌椅都被換過幾輪了,地磚也重新鋪設過,從原來的水泥地磚變成了大理石地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