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絨毛問桶余“你呢愿不愿意經常躲躲藏藏地來村里”
桶余“來不來都可以。我現在看著那些人類覺得他們很弱。即使他們想逮我吃肉,我也能輕松逃掉。”
侯卞聽了小絨毛的翻譯后,對桶余說“短時間內,在他們對貓仙的獵奇感淡化之前,他們應該都不會再傷害貓。”
侯卞“如果貓再隔三差五地送他們一點好處,這種不傷害便可能持續更長時間,甚至成為此地的一種習俗。如果更狡猾一些,貓還可以不實際送好處,只要讓那些人以為某些好處與貓相關便行。”
侯卞“已知,接下來很多年,人們的日子普遍會不斷變好。貓只需要誤導這些人大環境的無數好處中有一小點來自貓,貓就可以坐享其成。”
小絨毛眼珠轉了轉,找到了下一步的行動方向首先,要把附近所有貓都集結起來。
順便,小絨毛也關心了一下隊友“你的殼子看來和我的不一樣,你的會正常長大。估計可以正常長到你魂體年齡那么大。所以你快長大叭,那樣你的活動范圍就不用受限于廖大柱夫妻,而可以跟著我跑啦。”
侯卞誠懇“即使這個年代對小孩子普遍放養,但小孩子普遍也得長到五六歲才有能力到處跑,我哪怕刻意展露早熟,也得三四歲才敢顯現出足夠跟上貓的行動力,再早會被當異類的。”
小絨毛“你最好憋得住那么久。”
其實侯卞真不太有自信。
侯卞不說話還能偷偷打字,不影響交流。但不跑動那就是不跑動了,這項活動沒有替代方案。
小絨毛去找其他貓玩了。
一個冬天過去,村里及附近還活著的貓已經非常少。
小絨毛以食物為餌,將它們全部聚集到一起,在它們進食時對它們說“來,跟我一起建立一個貓村叭。”
貓們毫無興趣,吃完就準備散伙。
當然,下次還有食物時它們愿意再次聚集。
小絨毛放大招“跟著我混期間,一天管兩頓飽飯。不允許挑口味。”
貓們“成交。”
很快,鄰近村的貓也聽聞此事,積極趕來。
本村人驚奇地發現,村里的貓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多,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胖。
有村民說“怎么覺得這些貓吃得比我們還飽呢”
也有村民猜測“不用照顧廖大柱一家后,那只貓騰出空來管它的子子孫孫了”
“子子孫孫”這個說法讓本村人對貓產生了更多敬意。
具體表現是,會擠出自己的口糧去喂貓。
不過當他們發現貓吃了他們的東西后并不會回報給他們更多食物,他們便放棄了投喂,只與貓們保持禮貌距離。
這村子的老名字是“廖家村”,早些年村里七成以上的人都姓廖,不過近些年因為種種原因,姓廖的降到了僅有三四成,所以正式登記的名字是“下河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