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干枯花瓣,木頭碎屑、碎紙片、貓毛、泥巴、干魚鱗
不全是小絨毛從金手指購物網買的,有一部分是貓們從附近找來想對絨村村民表達一下友好。
貓們“這叫互幫互助。”
小絨毛允許它們隨意表達。
在有用、沒用、雖有用但麻煩,以及沒用但也麻煩還不得不處理的禮物反復沖刷下,絨村村民對貓仙的感情經過多番波動,最終定格在了“養了一只淘氣寵物”上。
叫“貓仙”之時帶上了戲謔感,和叫“小祖宗”差不多。
而在村長矜矜業業的引導,以及村民們或主動或被動的保守秘密下,外人只知道絨村人特別喜歡貓、相信貓能帶給絨村福氣,但并沒有覺得絨村人迷信。
至于絨村經常會冒出來古怪小玩意,外人覺得,大概是絨村人特別多才多藝吧。
什么會修收音機、會做不倒翁、會養蠶、會雕刻
不少人很佩服絨村人,因為在忙碌的農活之余,絨村人竟還能掌握那么多好像沒什么用、又好像挺有意思的技能。
在能吃飽飯之后,絨村出現的成績好的學生格外多。
后來當高考重開之時,絨村走出去的大學生也格外多。
當見識了更廣闊的世界后,絨村村民才恍惚意識到,貓仙帶給他們的不僅是一些吃食、玩具以及意外之財,它還教會了他們學習。
為了弄清楚貓仙送來的各種食物玩具到底該怎么吃、怎么玩或者怎么賣,他們積極動腦;為了理解貓仙附贈的說明書,他們不知不覺都多少學會了些文字。
他們對養貓尤其經驗豐富。
許多年后,當養寵物開始流行之時,絨村的貓在全國都極為有名。
不是什么名貴的品種貓,但特別地機靈、健康。還能辨識善惡。
小絨毛仔細研究每一階段的第四種能量,漸漸地好像摸到了這種偏向于信仰的能量的門路。
小絨毛“其實是有合同噠,只是沒有成文。當村民相信貓能帶給他們些東西,而我確實給了他們之時,合同就成立啦。當他們不相信或我不再給之時,合同自動作廢。沒什么約束力,但確實可以起效。”
小絨毛“關鍵是,這合同的形成沒有消耗我的能量。哦,也算是消耗啦,就是送禮物。可便宜禮物的耗能非常低,比我以前弄能量合同低多啦。”
對于小絨毛分享的這份經驗,長大了的侯卞默默點頭表示已聽見,但他沒有應聲。
殼子歲數越大,侯卞就越沉默。當殼子開始性成熟之后,侯卞整個人都恍惚了。
有一段時間侯卞天天只思考一個問題什么時候才能回負司或者什么時候殼子參數才能以我的魂體為準,而不要讓我適應殼子參數
小絨毛不是很懂侯卞的痛苦,因為小絨毛的魂體以及使用的所有殼子都是幾乎不體現性別差異的幼崽。
但小絨毛禮貌地對侯卞的處境表達了憐憫。
侯卞看向小絨毛“為什么你不長大我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