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子與光能以某一種方式結合,便能得到食物類的膠狀物,滿足生物對營養的需求、不會饑餓。
沙子與光能以另一種方式結合,則能得到水類的膠狀物,補充生物所需的水分、讓生物不渴。
沙子與光能以其他方式結合還能得到布料、紙張、清潔膠、建材等東西。
可以說災后基地的建立全部都是圍繞著“沙子與光能的結合”進行的。
每多研究出一種結合方式,生物的生存條件便會更好幾分。
“結合方式”包含了物理、化學、生物等多種方面,其中也涉及到了一些輔助材料的運用,包括添加入人血、植物葉子、獸毛等,也包括對結合溫度、壓力等的控制,還包括讓生物吞下沙子后到陽光下暴曬,即讓生物成為加工工具。
研究發現,生物類材料添加得越少,成品效果越好。生物似乎更容易消耗光能,而不太適合輔助利用光能制造產品。
正是基于這個原因,所以光災之后的種植業、畜牧業嚴重退化,一度幾近消失,畢竟人類不再需要吃它們,也不再需要利用它們制造東西。
后來還是因為發現動植物中能一定比例地出現智慧生物,于是為了團結那些智慧生物,才找回了些養動植物的技術。
但養的規模一直不大,因為人類本身的存在規模便已經很小。
現在看來人類靠著沙子和光能似乎可以做到一切,這兩樣東西仿佛是人類取之不盡的寶藏,且加工機器完善后,這兩樣寶藏使用起來似乎非常簡單、方便,可是,在發現利用這寶藏的技巧之前,人類走了太多的彎路。
從發現利用技巧,到技巧穩定地被全世界使用,則伴隨著更多的彎路。
彎路與彎路的不斷蔓延,導致全世界的所有生物幾近毀滅,以至于顯得沙子與光能的好用都仿佛是一種惡劣的玩笑。
最初發現沙子與光能結合后巨大價值的科學家以為自己找到了挽救世界災難、建造更美好世界的鑰匙。
那個時候,光災還沒有徹底摧毀原有社會結構,包括人類在內的很多物種的數量也都是以“億”為計數單位。
而許多年后,社會結構徹底崩塌,新一代的科學家看著用沙子與光能制造食物的機器當真在全世界普及,則是感到難以置信
我們居然真的在人類毀滅之前做到了難道人類不該帶著這偉大的發明繼續自我毀滅嗎圍繞著光能展開的戰爭居然停止了人類居然真的愿意在光照下好好生活,而不繼續作死了
說不好究竟是最終活下來的人都碰巧自帶一份向往和平的基因,還是總人口已經少到了打不起來的地步,總之,整個世界確實和平了下來。
現在,分散在世界各處的基地通常都只在自己圈定的地盤內活動,偶爾出現基地之間的相互交流也客客氣氣、少有爭執。
畢竟,還有什么可爭的呢
他們現在賴以生存的資源是光和沙。前者無窮無盡,后者無邊無際,連自己地盤內的都越用越多,哪還顧得上搶別人的。
啊搶技術搶光與沙的新型結合方案
都是會主動公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