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謝柏殼子的人類血親是女性,她叫她“媽媽”。不過按照習慣,由人魚生出的人形孩子管生他們的人魚也叫“人魚媽媽”。
放心,兩個“媽媽”不會混,因為“人魚媽媽”是個固定詞組,只叫“媽媽”指的肯定是人類,要指代人魚則必須完整說“人魚媽媽”四個字。
束謝柏殼子的人類媽媽在決定要孩子時很隨意,她當時其實更多地是對人魚感到好奇。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她租了人魚,使其懷孕,然后在與懷孕魚天天相處的幾個月中迅速膩了這條魚,所以孩子一出生,她就退租。連帶的,她還想把孩子當贈品一起交給租人魚店。
當然,店家不會收。這類店從來只收人魚,人形人類不屬于他們的負責范圍。
不過店家也習慣了客人出現這種想法,只按流程回復說“不想親自養就送寄宿學校去。反正未成年的學費、生活費全免。”
由于之前連續數年一個新生兒都沒有,再加上胡亂試驗造成的巨大傷害,及由此導致的嚴重沖突、人口銳減,所以對于人魚生出的新人類,即使有人非常排斥,但政府福利很到位,縱容出了無數管生不管養的父母。
其實在部分意義上,對懷孕人魚的福利也很到位。
在人魚懷孕之前,租人魚需要支付租金,但只要確認人魚懷了人形胎兒,則在其整個懷孕期間便基本不再需要胎兒的人類血親為懷孕人魚支付任何費用,全由政府承擔。
胎兒的人類血親在這期間唯一需要支付的是“陪伴”。
因為研究顯示,如果沒有人類血親陪伴,則人魚腹中的人形孩子有很大的概率激活體內的人魚基因、退化成人魚。
如果人類血親不肯履行陪伴責任,或每日的陪伴時間沒有達到底線標準,則其就需要支付人魚的懷孕費支付給由政府統一管理的人魚出租店。
這種強制的、持續數個月的陪伴要求會大量消耗人類血親對人魚及孩子的興趣。
人類血親在自認為的煎熬中終于盼到孩子出生,然后便快速地甩掉人魚和孩子。
孩子出生后其實依然需要陪伴,但這時候非血親的陪伴效果不比血親差,所以交給專業照料者,強于把他們留在已經厭煩孩子的、不想對孩子負責的血親身邊。
那些有著不負責任人類血親孩子在懂事之后,對人類血親很失望,于是他們便會好奇他們的人魚媽媽,覺得“人魚媽媽是被迫與我們分開的。人魚應該比人類溫情吧”
理論上,每一個孩子的人魚媽媽是誰都有記錄,但這份記錄不會給未成年看,因為成年人并不希望孩子們親近人魚。
同樣是研究顯示,過分親近人魚的未成年,有相對較大的概率退化成人魚。
要等到身體性成熟之后,相關基因才能穩定下來、不用再太擔心變人魚。
沒有正規途徑確認自己的人魚媽媽,更別提見到,于是孩子們私下里便會自己想辦法查找。
然后,便有組織利用孩子們的好奇心誘騙他們,將他們拐賣給達不到租人魚條件或不愿意花時間陪伴懷孕人魚的人。
是的,在這個科技已經相當發達的情緒場里,人販子依然存在。
這個古老職業的生命力仿佛和人類這個種群的生命力一樣強韌。
同時,雖然這里的很多父母對孩子毫無責任心,只把孩子當作滿足自己好奇心、證明自己跟得上潮流的副產品,根本不像是有資格當父母的樣子,但其實,所有能走官方正規渠道租到人魚的人,都經過了資格審查。
他們已經在審查中拿到了合格成績,確實被官方蓋章說了“有資格生孩子”。
哪些人拿不到官方的這個合格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