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沒必要登上富豪榜。
就像馬粑粑說的,一天賺幾十個億沒意思,賺幾十萬最幸福。
越想越激動,陳凡都忍不住想跳起來沖溫科長大喊:“老子不干了!”
但他還是在心里不停地提醒自己:淡定!淡定!
真是生理決定心理啊,年輕人就是容易沖動。
陳凡一眼看到桌子上剛送來的幾份報紙,連忙抓了過來。
一張是《人民日報》,一張是《遼寧日報》。先看了下日期,1988年7月23日星期六。
報紙上刊登最多的就是各種辟謠,反正就是說沒有通脹,商品漲價都是妖言惑眾。
作為過來人,陳凡知道眼下的真實通脹率已經達到百分之二十左右了。
此時的銀行利息很高。
一年期定期儲蓄的利息是百分之七點二,八年期定期儲蓄利率是百分之十點四四。但它依然敗給了通脹。錢在銀行躺著,就平白無故損失百分之十。
所以,眼下的人們都爭搶著把銀行的錢取出來,去搶購各種商品。有些銀行儲蓄所甚至被擠兌一空,不得不關門歇業。
這反過來更放大了人們的緊張情緒。
陳凡的腳在桌子底下想伸開一下,立刻就被什么東西頂住了。
低頭一看,是兩箱肥皂。
其它桌子底下也放著洗衣粉、食鹽、面起子等各種生活用品。
這都是科室里的老娘們兒搶購回來的。
這會兒的人們就像蝗蟲過境一樣,得著什么搶什么。最搶手的是電器。比如電風扇、洗衣機、電冰箱之類的,哪怕壞掉的,大家也爭先恐后往家里搬。
陳凡不由得有些心動。
這不就是機會嗎?發財的機會!
隨便弄點東西都能賣出去。
可轉念一想又覺得不對。
現在是任何商品都緊俏的年代。
大家都在絞盡腦汁找貨源,你又能有什么渠道?
除非提前囤貨。
這場全民大搶購是從1988年春天開始的。現在下手已經太晚了。
這么一想,陳凡頓時有些泄氣了。
先前他還興奮不已,覺得人生的路千萬條,自己隨便選一條都鋪滿了金山銀山。
可仔細想想又沒那么簡單。
股票、房子這種賺錢的名堂是沒跑的,可那是后話。
起碼得先拿到第一桶金。
到底該干什么呢?
不光房子、股票,只要陳凡能想起來的營生基本都是“后話”。
比如到西柳市場買柜臺。
眼下,西柳市場是東北最大的服裝批發市場。
東北地區的服裝零售商,規模大的南下石獅,規模不太大的一般都到西柳。
最近兩三年,西柳市場的露天鐵皮房子已經由最初的5000元一個漲到10000塊一個了。
而陳凡知道,到了90年代,西柳市場將搬進大樓,一個鐵皮房子頂一個柜臺。一個柜臺賣4萬塊。
可這也得有本錢啊,一萬塊眼下可不是小數目。
陳凡每個月的工資還不到六十元,不吃不喝一年都攢不上1000元。
越著急越沒有頭緒,陳凡忍不住汗都下來。
“怎么了?小陳,你不舒服啊?”溫科長看到了,連忙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