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龔家是陳家房后的一個鄰居。
老龔比陳劍輝大幾歲,當過兵,老家是湖藍的。
他家有四個女兒,老大比陳凡大兩歲,老二跟陳鵬同歲同一屆。老三、老四是雙胞胎,比陳波大一歲。平時經常跟陳波在一塊兒玩。
這么多年了,陳凡一直分不清這對雙胞胎誰是老三誰是老四。
龔家老大長得憨頭憨腦,說話也甕聲甕氣,找對象找的晚,眼瞅著25歲了,這才要嫁出去了。
按照當地的風俗,女方要先辦酒席,女嫁男娶嘛。
這些年,很多人家辦酒席已經開始講究了,一般都到飯店里。
不過,眼下天氣還不算冷,龔家親戚又不多,就在自家院子里辦了
找個廚師,按照要求自己購買各種食材,街坊鄰居過來幫幫忙。
可隨份子錢該給多少呢?
陳凡清楚地記得80年代初,小方結婚時,跟著老媽去吃酒席。離場時就在碗底壓了5元錢,俗稱壓碗底。
這個時候的人對錢的事兒還比較害羞,不好意思當面給錢。
不過,這些年來,在商業大潮席卷下,人們已經習慣了。
結婚的時候還專門有人守在門口,拿個小本本收錢記賬,整的跟做買賣似得。
“你們三個人去是吧?”陳凡說。
陳劍輝、劉雅楠兩口子肯定得去,陳波跟小三兒小四是小伙伴,自然也得去。
“怎么?你們倆不去啊?”
“哪能全家都去,有三個代表就行了。”
陳波在一旁撇嘴:“又想出去跑。”
“你們一人給100塊錢,我給你們拿錢。”陳凡挺起胸膛說。
“300塊錢?給你顯擺的,顯得你有錢了?”
陳波在一旁說:“哥好有錢啊,要不給我點花嘛。”
“去,去。300嫌多,那你們三個人就給150元好了。”
眼下,隨份子一般是每人二三十,五十塊錢確實不少了,還倍兒有面子。
“給你能的,正好媽這個月手頭不寬裕。”
“嘻嘻,不客氣,缺錢就言語一聲。”
陳劍輝在一旁忍不住皺起眉頭。
第二天,陳凡和陳鋒都休息。
吃過早飯后便繞過房后朝老龔家走來。
剛到老龔家門口,一輛摩托車便“嗖”地從他們身邊過去了。
摩托車上坐著個穿皮夾克,留著披肩發的人,臉上還蒙著塊兒布。
陳凡盯著她窈窕的背影忍不住多看幾眼。
陳鋒指著她摩托車后座的大鐵箱子說:“送海鮮的。”
哥倆走進院子里,幾個街坊老娘們兒正在忙碌著。
為首的是董狐貍的老媽趙大媽。
趙大媽眼下已經退休了,在加上三個兒子都上班兒了,她就比以往更加醉心于油炸事業了。
一邊收拾著食材,一邊指導其他大姑娘小媳婦。
“這個鲅魚洗干凈啊,一會兒切段兒腌起來,等后天再炸的時候,就完全入味兒了。”
一個小媳婦嘻嘻哈哈說:“大媽,有沒有什么東西是您不能炸的?”
趙大媽認真想了下,搖搖頭:“還真沒有。”
大家忍不住哄堂大笑。